自家女儿什么口味周氏还能不知吗,她登时纳罕不已,“你不是不爱吃鱼吗?”
裴芸三四岁时让鱼刺卡了喉,废了好大的劲儿才取出来,因此有了阴影,幼时见了鱼便要哭,故而自那之后裴家饭桌上就极少出现鱼了。
“那是从前了,今日突然格外想吃。”裴芸答道。
也不是什么多难的事儿,女儿好容易回来一趟,周氏哪里会不满足她的,立马吩咐灶房蒸条肉质细腻又少刺的大黄鱼来。
不多时,饭菜上了桌,裴芸确实对那黄鱼兴致乏乏,但还是动了几筷子,反是裴薇,因少有吃鱼的,加之那厨子手艺好,将鱼做的格外鲜美,倒是令她大快朵颐起来。
饭间,裴芸悄然观察着江澜清,见她好几回停下筷箸,抿唇皱眉,问道:“嫂嫂可是有所不适?”
江澜清本想否认,可方一张嘴,鱼腥气钻入鼻尖,令她一下捂唇干呕了起来。
众人皆停下动作看向她,江澜清颇有些讪讪,她近来分明一直好好的,今日也不知是不是肠胃不适,嗅着这道鱼的气味,只觉腹中翻江倒海的一阵,她原不想搅了大家的食欲,可还是没能忍住。
她正欲说些歉意的话,却见她婆母周氏双眸亮起来,喜形于色,“哎呀,莫不是……”
这桌上生育过的只周氏和裴芸,周氏激动地看向女儿,就见裴芸心领神会地侧首吩咐婢子,“将这道鱼撤下去,快把小邹大夫请来。”
她口中的小邹大夫就是四儿,四儿本姓邹,裴栩安出征后,裴芸就与江澜清商量,让四儿留在了国公府,方便给周氏诊脉。
四儿拎着药箱来得极快,在京城待了这几月,四儿早已没了一开始的惊慌发怵,利落地掏出脉枕,在江澜清腕上铺好丝帕,细细探了片刻,骤然笑道:“恭喜夫人,您这是有喜了。”
江澜清怔在那儿好半天反应不过来,倒是裴薇登时激动地拉着裴芊,嚷着要当姑姑了。
周氏亦喜得难以自抑,可片刻后,又谨慎地问道:“这孩子有几月了,可还康健?”
“看脉象,应不足两月,很是康健。”
江澜清将手小心翼翼地落在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上。
不足两月的话,当是她家国公爷出征前的那一晚……
没想到她一直盼着的孩子,在她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了。
裴芸拉住江澜清的手,“这般喜事,嫂嫂可得赶紧去信告诉兄长,兄长若得知此事,定然十分高兴。”
见江澜清点了点头,裴芸稍稍垂下眼眸,却是面露怅然。
前世江澜清发现有孕,比这一世迟了近一月,而就在她查出身孕的十日后,邬南传来了她兄长战死的消息。
裴芸很清楚,十日不足以令书信抵达邬南。
她兄长到死都不知他的妻子怀上了他们的孩子。
得知江澜清有孕,周氏倒是先忙碌了起来,四儿一走,她就开始命人安排各样物件,径自在那里忙得团团转,也不知怎的,还突然想起裴芸院里有一架自邬南运来的摇车,说什么都要翻出来。
看母亲霎那间精神百倍的模样,裴芸便也由着她,打她兄长离京后,她母亲表面看着没事人似的,实则日日惴惴不安,今日也算真的打心底高兴了起来。
她母亲说的那架摇车,还是她怀谨儿时,她母亲特意去信给她兄长,让他命人送来京城的。
“那摇车还是你父亲当年亲手所做,用的还是上好的柚木,不易腐朽生虫,你兄长,你,嬿嬿都是躺过这张摇车的,一个个都康健地长大了,谨儿也是睡过的,这摇车里可都是福气,你兄长的孩子降生自也要睡在里头的……”
裴芸听母亲喋喋不休地说着,边听边笑着颔首应她,那摇车谨儿拢共也没躺过几回,只偶尔来国公府时,睡上一睡,后来谨儿大了,这摇车就被收到了她那库房最里头,这会儿几个家仆正往外抬着箱笼,方便将那架摇车重新解救出来。
她这库房里存的都是旧物,多是当年自苍州来京城时带来的,但因她很快就嫁入了东宫,加之这些物件同宫中之物相比实在拿不出手,故而都留在了此处。
书砚书墨像是见着宝似的,翻开一个又一个樟木箱子,兴奋地拿出些小玩意儿,就忍不住开始怀念起往昔来。
裴芸在她们打开的箱子间随意扫了一眼,目光却凝滞在某处,她提步靠近,弯腰自一箱子冬衣里扯出一件黑色大氅来。
即便在箱子里压了多年,可这件大氅仍是顺滑油亮。
裴芸哪里会不记得这件大氅的,毕竟当年可是它救了自己的命。
她用手在上头轻轻拂过,却是秀眉微蹙。
她父亲虽是戍边的将军,可向来清廉俭朴,少用奢华之物,她当年也根本认不出这是什么皮毛。
而今在宫中浸润多年,见过奇珍异宝无数,自长了几分眼力。
故而裴芸轻易便认出,制作这大氅的不就是上好的紫貂皮吗……
第71章 你也曾做过这样的梦吗?
裴芸回宫时,将那件大氅一道带了回去,翌日午后,命书墨将盛喜叫来了琳琅殿。
虽觉这世上总不会有如此凑巧之事,但她还是决定且先问问看。
“这天也快冷了,东宫准备开始做冬衣,先头殿下将他在行宫猎得的皮毛都送来了我这儿,我便想着,不如连着殿下的大氅一道做了,殿下每季的衣裳都是你在负责,你可知殿下有何喜好,我好命书墨一道吩咐下去。”
盛喜毕恭毕敬地站在底下,思忖片刻,回道:“殿下的衣裳,多以深色为主,至于大氅,殿下几年才做一件,始终觉得够穿就成,也无甚要求,不过殿下若是得知,是娘娘差人给他做的,定然高兴。”
他倒是会说话,裴芸笑着轻啜了口茶水,紧接着道:“说起大氅,之前我听你师父提过,殿下曾有件紫貂皮制成的黑色大氅,大抵十年前去吊唁故去的周老太傅时丢了,你可有印象?”
“自是有的,奴才还记得是在哪儿丢的呢。”盛喜脱口而出,“因得那年,是奴才陪着殿下一道去的。”
裴芸霎时来了精神,假作极有兴趣般问道:“哦,不知是在哪儿丢的?”
“应是在苍州。”
“苍州?”裴芸心跳都停了一拍,但还是稳着心绪,继续好奇道,“我倒是不知,殿下还去过苍州呢?”
“倒也不是特意去那儿。”盛喜解释,“那时殿下吊唁完周老太傅回来,北上的途中突然遇了场大雪,连下了好几日都不歇,雪停塞路,殿下才不得不在苍州城外的一个庄子上小住了两三日。离开的那天早上,殿下独自出去了,再回来身上的大氅就不见了,奴才问了殿下,殿下只说丢了,身上还有些湿漉漉的,奴才不好多问,当时还觉得奇怪,天这么冷,殿下到底是怎丢的那件又大又沉的大氅……”
十年前,苍州,大雪,丢了大氅还湿了衣裳,裴芸越来越觉得就是她想的那样。
可他从未同她说过,可他为何不与她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