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歌见我独坐,来我席上敬酒:
「她又发的哪门子疯……无端献画,给太子送个人情。」
我抬手,与他碰杯:
「你的礼更好。我刚看到了,那两匹马可抵万金。汗血宝马本就世上难寻,又从北疆运到京城,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李玄歌闻言敛眸,喝尽杯中酒,另起了话头:
「等席散了,我送你回去。」
我点点头,崔宋和杨蘅回去得仓促,未必给我留了马车。
高台上,皇帝起身离席,刚走了两步,突然往后摔进椅子里,眼睛睁着,口不能言,似有中风之兆。
全场震惊慌乱。
太子抱起皇帝,匆匆离去,四妹也跟着离开。
宫城落锁。
殿门紧闭。
内宴的几十人,除了皇亲国戚,就是高官重臣,都被关在了殿内。
侍卫领着太医们进来,逐个查验食物,解衣散发搜身,折腾整夜,没一个人合眼,但搜查毫无所获。
次日正午,记下名字,按了手印,被放了出来。
宫门口挤满了各府的马车。
李玄歌将披风拢在我肩上,关切地揽着我,让我坐他的马车回去。
我正准备过去,却被人叫住:
「秋夫人。」
我和李玄歌都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这是崔府下人对我的称谓。
崔府的马车停得离宫门很近,应该是昨夜就留下的。
我转而上了崔府的车。
本以为是空车,没想到崔宋坐在里面,只他一人。
「大人,这是?」
崔宋盯着我:「出来透透气。」
我坐在门边,一路无言。本就困得要命,却不得安眠。
皇帝一病不起,太子昼夜侍疾,朝政由贤王几个人支撑着,但也近乎停滞了。
天下将变。
就连崔府的天也在变。
杨蘅有孕的消息,传到了西南。
盛国公秘密整军,筹备入京,反太子。
崔宋每日要见许多人,杨家、崔家、宋家……但就是不去见杨蘅。
她怀着孩子,等在廊下半天,就被打发走了。
暮色时分,我在窗前喂鹦哥,崔宋站在廊下门侧,不知观看了多久。
「这和你送礼的那只,一模一样?」
我顿了顿:「红血鹦鹉,都是双生胎。不过鹦鹉养双是大忌,所以只送了一只进宫。」
崔宋不甚在意:
「你家的相术,从未错过吗?」
看在杨蘅的面子上,我愿意指点下他:
「大人,听过我父亲断定城东失火的事吗?」
崔宋:「有所耳闻。」
「预言一旦说出来,就成了因果的一环,人越是想逃避,反而越会着道。」我放下银勺,回头去看他,意味深长,「但最终只有人的本心,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崔宋坐了下来,似在沉思:
「你是说,我什么都不管?如今朝中形势,一触即发,想当纯臣,也难免不会……」
「大人可以辞官,带着杨蘅母子回到西南,生下孩子送给盛国公,你和阿蘅归隐田园。」
他坐在那里,沉默良久。
天渐渐黑了,院子里各处点起灯来,崔宋却要留下来过夜:
「我去见阿蘅,总是觉得心累。倒是在你这里,心绪安定几分。」
我默默地盯着他,扯了扯唇,心里只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