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平常吃的葡萄粒子大,更偏红,皮薄肉厚汁水多。
而用来酿制的体型较小、皮厚、果皮颜色较深、水分较少、葡萄籽多、香气浓郁、味道偏苦。
原本这样的葡萄苗早就没有了,但是梅阿娘愣是在山上找了一圈野葡萄,和自家的嫁接上后还真长出来了。
再过十日便是八月十五,那之后的厚皮葡萄才开始由青转紫,等过了八月十五,天气也变凉了,对葡萄发酵正好。
今日梅时淮早早就去镇上了,他要先绕道布庄里给小哥儿送果子,报信。还要进镇子里头卖中秋果子。
八月十五梅晓澜肯定不能回家,布庄离河头村也远,梅阿娘让澜哥儿带着哥婿还有文儿这两日来一趟。
从上次过年回门到今天,澜哥儿还没有回来过呢。
于是八月初七,周家三口人就坐着牛车到了河头村村口。
周旭特意没让牛车开到村里,带着夫郎和儿子大包小包的下了车。
他还记得晓澜嫁给他时村里说的闲话,那时候布庄还没起来,他家为了供他读书可是穷。
说他定不会让晓澜过的好,说晓澜没有福分。
如今他每次回来都带不少东西孝敬岳父岳母,看谁还说晓澜命不好。
文儿两只手都提着糕点,沉甸甸的,两只小手来回倒腾,小短腿也跟不上爹和小爹,连滚带爬的往前跑。
身上脸上都是灰,却没让手上的油纸碰了地。
“晓澜,回来啦,又拿这么多东西啊。”路边的婶子不少,都打了声招呼。
“诶呦,你俩也不等等孩子,看看身上造的。”
也有年长的奶奶们数落他俩,老人家是最看不得小孩子们受苦受累了。
“奶奶,不用管他,他自己答应了的,不让他拿不让他跑他还不乐意呢。”晓澜从布匹里抬头,给问文儿的阿奶回话。
梅阿娘事先不直道他回来,冷不丁的听到熟悉的声音还以为是出幻觉了。等文儿叫了姥姥才赶紧把盆往院里一墩,抱起小文儿叫他们赶紧回家。
“来就来,带啥东西啊,这么多布,家里生意不做啦?”给文儿拿了个小苹果让他啃,梅阿娘接过来那一堆东西。
周旭把手里的棉布放到凳子上,对高兴的喜笑颜开的梅阿娘道:“好长时间没回来了,这不得多拿点回来,给娘和爹赔礼道歉。
爹娘别怪我不放人就行。”
“亲家身体好吗?”梅阿娘笑了几声,知道孩子孝顺就行。
“好着呢,我娘还天天织布说给您送两匹呢。
这个藏青色的就是她织的,特意给您带的,别人不让穿。”
梅阿娘和亲家母是旧相识,不然不能让晓澜嫁过去,知道她老姐姐也想着她,愈发高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