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邪神驱逐计划 > 第57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578章(2 / 2)

玩家们只能感叹这家游戏公司是有点眼力见的,能把这种一两千块都卖不出的破烂技术改造应用,玩成vr游戏用来‘虚拟’现实的核心技术,这得多牛逼?

当然,这款游戏的‘虚拟现实’确实和普通意义上的vr是有区别的,从体感上来说或许分辨不出,但从技术上来说只是一种感官欺骗。

只是,‘虚拟现实’这个词的原本意思就是用某些欺骗感官的手段模拟创造虚假的现实体验,那么被欺骗的是眼睛还是大脑本身,有差别吗?

再说ai科技,市面上那些开源的ai工具都能实现自己演算和迭代,即‘自我成长’,但做ai最难的部分不是在‘它会成长’,而是要教导ai,向ai投入大量基础的信息让其生长演化,告诉它‘对’与‘错’,再引导它发展的方向。

目前争议最大的部分,就是这些基础信息的版权问题。

但这家游戏公司显然是自己养着极多原画师以及作曲家的。玩家中不乏各种画手大佬和歌曲制作大佬,近年来随着ai科技火速兴起,这些大佬们平时鉴画、鉴曲,肉眼识ai的技术可谓是练的炉火纯青,都快赶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了。

可即便如此,这游戏里从npc到场景到怪物,没有一个是使用了其他人的原创素材制作的,画风也是纯正的欧美实景风格,版权上一点瑕疵都没有。

人家游戏公司用自己的原画、自己的建模、自己的npc人设喂养训练自己的ai,再通过练成的ai生成低成本cg动画,这很符合逻辑,也确实挑不出问题来。

他们的npc ai也是在做出详尽的人物性格设定和剧情主线后再用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喂养’、‘调教’,等成长的差不多再放入游戏里让玩家实际互动,甚至为了培养出出色的npc ai,总是在游戏初期对‘测试’玩家挑挑拣拣,只开放稀少名额,等ai成型后才逐渐放开权限。

目前看来,游戏公司的种种与众不同的‘奇特行为’都有了非常合适的理由。

甚至世界阵营领主死亡就意味着游戏关服下线这点都可以理解了——这个游戏公司怕不是某个大公司的附属产业,制作这个游戏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研究ai技术,玩家们正是这些ai互动的免费调试者。

大佬玩家们翻出了当初的游戏设备领用申请,果然在上面找到了相应的法律条款。用通俗的话来翻译一下的话,就是玩家们在游戏中所做出的一切行为、与npc的互动对话或是对npc ai的影响,都不构成玩家们的劳动产出,也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玩家不能对游戏公司主张权利。

第710章

大佬玩家们仔细品了品,觉得这条款虽然看着有那么一点点扎眼,但确实也说得过去,毕竟人与人(npc)的交互是一种双方行为,会对双方都产生影响。

这就好比有人作为顾客去商店里买东西,收银的是个新来的实习小妹。

经手的客户越多、实习小妹的经验就越丰富。最终她因为经验的累积,从实习生毕业成了正式员工。

可作为顾客的人,不能对实习小妹说:“是我天天都来买东西,帮你累积了工作经验成为了正式员工,你得付我钱。”

谁要是说出这种话,大概会收到小妹的一个白眼。

npc的ai训练,也是如此。

和npc们互动的玩家越多,npc就会越来越聪明。每个新npc出场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有些茫然和卡顿,甚至听到玩家的奇怪言语的时候都会露出不理解的神情反应半天,可过一些日子,习惯了玩家的言行的他们就能淡然处之。

理清楚一切脉络,手握‘证据’并深深相信自己掌握了真相的大佬玩家们也在论坛上发了总结贴,有理有据的大书特书三四页后,做出了总结发言。

“……不得不说,这个游戏公司和整个制作组都给我一种非常小心、谨慎、脚踏实地又不按套路出牌的感觉。

从我梳理的那些证据,大家不难看出,这款游戏的诞生很可能来自于一个偶然。

很显然这家公司是刚一家创设不久的小公司,它的诞生几乎与游戏内测时间同步。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游戏最初阶段研发时,它真正的开发者的主营业务或者说开发目标根本不是游戏,而应该是利润更为丰厚的ai科技或医疗脑机接口研发之类的项目。

我不负责任地猜测一下,大概是因为在主营业务方面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也许前期投入过大令投资者不甘,而主创团队火眼金睛地看到了它的无限潜力……这个项目最终被废物利用作为一款游戏,被卖出或是整体移交给现在的游戏公司,并由现在的游戏公司进行了游戏化,完善、推出并且持续经营。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