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洗的衣服太多,我的盆子都放衣服了。”
“那你也不能用我的盆子洗你的屁股呀,你不知道这样不卫生吗?”
“姐,你放心,待会我用肥皂给你好好洗洗。”
这句话要把棋龄气疯了,她狠劲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然后指着对月嫂说,“你把它给吃了!”
见月嫂没动地儿,她揪起月嫂的头发往浓痰上靠,“你倒吃呀,你吃完了,我给也你刷牙漱口好好洗洗。”
月嫂被吓坏了,双手护着头发哀求,“不要,姐!不要,姐!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这时门开了,泽家推着婴儿车进来了,他被卫生间里的情形惊呆了,只见老婆发疯似得揪着月嫂,让她吃地上的浓痰。
他过去拉下老婆的手,一脸地不悦,“你这是干什么?”
月嫂见男主人来了,赶紧提上裤子,蹲在一角呜呜地哭了起来。
好半天,棋龄才从刚才的暴怒中回过神来,她指了指地上的盆子对泽家说,“她用我洗屁股的盆子洗她的屁股,你说我要干什么?”
“她用你盆子是她不对,但你这样做也太过分。大不了,你再买个盆子不就行吗?”泽家说着去搀扶躲在墙角的月嫂。
“像她这种不讲卫生的人,买多少盆子也没用。你别再我这待了,赶紧给我走!”棋龄是再也受不了这月嫂了。
泽家觉得因为这事就赶人走,不值当的,无奈怎么劝棋龄也听不进去,也只好由她去了。
这个月嫂走后,家政公司又给介绍了第三个月嫂。这个月嫂有三十五六岁,卫生习惯没问题,人很勤快。
家政公司还特别跟棋龄说,这个月嫂有10多年的育儿经验,绝对不会有问题。
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了。
棋龄有一套自己的育儿流程。但月嫂认为自己经验丰富,非常自信,根本不把棋龄的那一套放在眼里。
如果说月嫂的自信完全限定于育儿方式上,棋龄还能忍忍,让她受不了的是,在其它事情上,月嫂也听不进棋龄的话。
一天早上,棋龄要上班的时候,发现月嫂连打两个喷嚏。棋龄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她说有点着凉,但没感冒。
晚上回来的时候,棋龄从药店买了一盒板蓝根给她,“这个季节易发流感,你预防一下。”
“我没病,不用吃药!”月嫂看了看药,好像很反感。
“这是中药,没有副作用。”棋龄还是建议她吃。
“我没事!”月嫂说着走开了,可没走几步就又打了一个喷嚏。
棋龄气得不行,可还是忍了。第二天一早,她被孩子的哭声吵醒,披着睡衣过去一看,发现秋叶在哭,月嫂已经起身,正在给配奶。
“不用喂了,我来喂吧!”棋龄说着解开怀,就准备过去喂奶。
“孩子都6个月了,该慢慢学着断奶了,还是我来吧。”月嫂抢在棋龄前面,去抱秋叶。
“母乳有营养,还是我来吧。”
“你不懂,我照看孩子十多年了。这孩子六个月后就得断奶,慢慢培养独立意识,过分依赖妈妈,以后就不好办了。”
又摆老资格,棋龄积压的怒火一个劲地往脑门,可是月嫂根本没管那个,抱起秋叶拿过奶瓶准备喂奶。
没想到,她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打了个喷嚏,这下棋龄逮到理了,“你看,我让你吃药,你就是不吃,把孩子传上怎么办?”
“我又没病,传什么孩子?”
“打这么多喷嚏还嘴硬,还是拿温度计量一下吧!”棋龄说着去拿温度计,只是拿来后,月嫂根本不理她,自顾自地给孩子喂奶。
递了半天,月嫂也不接,棋龄火更大了,“你倒是量一下呀!”
“不用量,我身体一点也不热!”
“你这人怎么这么固执呢,万一要是真得感冒怎么办?”
“我负责还不行嘛!”月嫂抬起头看了看棋龄,那眼神就像看个精神病人。
“你负责,你负责的起吗?”这下棋龄被彻底激怒了,她一把夺过孩子冲着月嫂咆哮起来,“给我滚蛋,不用你了!”
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子被吓哭了。月嫂胸口一起一伏的,她看了看棋龄又看了看孩子,没有说话,默默地收拾完自己的随身物品,走了。
第四章 it gets better(19-19)
19
第三个月嫂走后,泽家又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家政公司再也派不出第四个人来了,一则确实没有人手,二则棋龄太苛刻,她们觉得太难伺候。
好在马飞雄从西藏回来,及时接了这摊活儿,照看孩子的问题才得以暂时化解。
这里面最高兴的其实是泽家,因为雅阁车离自己越来最近了。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存款渐渐增加,他感觉雅阁车正向缓缓向自己开来。
一想到这里,泽家就整天美滋滋的,直到一天棋龄对他说“这车不能买了。”
“为什么呀?”
“买房!”这是棋龄的第二个烦恼。
“咱们不有房吗?”
“我说的是学区房。我打听好了,咱们小区对应的小学不怎么好,所以必须得换房。”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前泽家父母给买的房纯粹是为了结婚,没考虑孩子上学问题。现在孩子出生了,必须得考虑这个问题了。
作为过来人,我要提醒未婚的读者朋友们,买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上学问题,否则你就折腾去吧。当然有人会说,小学没必要这么拼,再说关键在孩子。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但是我想那些花大价钱买学区房的家长也不是傻瓜。正像有家长评论的那样,关键是在孩子,但是不同的学校提供的学习氛围、交际圈绝对不一样。其实在我看来,上好学校最重要的是,更容易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因为成功向来眷顾那些进取心强,做事用心的人。这和金庸小说不一样,那些漫不经心的人(通常还很笨,比如郭靖、虚竹),机缘巧合都成了绝顶高手,并走向成功,而那些进取心强的人(通常很聪明,比如欧阳锋、鸠摩智),则往往走火入魔,走向失败。可放眼现实世界,这种事绝对不会有统计学支持。金庸老先生之所以这样写,我猜是因为那些漫步精心的都是好人,那些进取心强、做事用心的都是坏蛋,他不想坏蛋成功好人失败,所以故意那样写。可现实是成功与道德无关,所以孩子的德育非常重要,否则成功就是祸害人,那成功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