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其实疯狂八卦,但台面上耳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像陶虹,觉得好笑。
多大点事。
沈三通还是孩子气。
这个票房成绩,连她一块弄都不算什么。
沈三通继续道:“超过《生日快乐》不难,第一周票房就超过《生快》一倍。”
“去年我们荧幕达到两千六,现在两千八,稳步增长,拷贝八百个,足够。”
“宣传做的也很好,经过去年贺岁档风波,《无极》馒头风波,古装大片海外利益斗争,观众对我们走出新的电影商业化道路有期待。”
“我们用电影回应这个期待,观众就会回报我们票房。”
听沈三通分析。
宁浩、黄渤、徐峥这些跟着沈三通好几部电影的老人还好。
郭涛、刘桦都很懵逼。
当下电影市场,破亿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是日天的节奏。
沈三通布置任务道:“第一周主要宣传我,第二周就要宣传宁浩。”
他看向宣传负责人:“新生代扛旗人物、鬼才导演、黑色幽默大师、喜剧之王、导演天才,五十年一出,百年一出,给我狂轰乱炸。”
说的宁浩都不好意思了,自己夸自己有点羞耻。
沈三通道:“点出宁浩成功的重大意义,他代表着我们古装大片之外,新一条电影之路的成功。”
“不用所谓的巨星,不是所谓的大片,只要讲好故事,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就能成功。”
“同样,新生代导演,代表着新面貌,我自己是偶然,但宁浩又出来了,就不是偶然。”
“宁浩的成功,不只是他个人的成功,是我们电影政策的成功。”
众人若有所思。
心思灵活的,心里已经赞叹。
沈三通那么牛不是没有道理,光是这个宣传思路,遥遥领先。
徐峥沿着沈三通的思路,读出来了沈三通没说的内容。
宁浩的成功,更能说明沈三通的厉害。
宁浩可是他一手提携出来的。
换个角度,沈三通第二周宣传重点在宁浩,名和利都愿意分享。
有老一辈的精神,扶上马送一程。
放在娱乐圈,可谓圣人。
徐峥心里涌现了很多想法,他也想弄电影。
沈三通不是藏着掖着,抠抠搜搜的人,他是真愿意捧人。
《石头》公共关系负责人汇报道:“出现了一些负面舆论,有真有假,主要是三点。”
“第一,有些观众表示太乱,看不懂,不过同样表示,制作水平确实不错。”
“但有一些媒体和势力唯恐天下不乱,从看不懂切入,做文章,大肆抨击。”
“第二,有一些媒体抓着批判抄袭。”
“今年‘抄袭’是个热门词汇,花儿乐队,郭敬明,吉祥三宝,杨臣刚,都有涉及。”
“花儿乐队的刺激尤其之大,以至于每出一首新歌都要掀起一阵考据风潮。”
“在一些媒体的渲染之下,给《石头》扣上了上一顶抄袭的帽子。”
“第三,是电影学院,一些专家、老师批评,不该拍商业片。”
宁浩其他负面不在乎,但受不了说他抄袭。
剧本写作之初,就怕人说他抄袭。
公关负责人刚说完,立刻反驳道:“我只是借鉴了盖·里奇的故事结构,元素都不一样。”
沈三通对宁浩道:“如果有记者堵你,记住不要回答。”
“这些都是预设的话题,你要是回答,就有无数回答等着你。”
沈三通不屑一顾道:“我们的一些媒体从来不为我们说话,要说抄袭,港台抄的更厉害。”
“所谓的四大天王,哪一个不是一堆歌抄出来的,像蔡依林,造型完全抄袭滨崎步。”
“港台不叫抄袭叫做借鉴模仿,日本当年发展工业,也是学习模仿,在一些媒体眼中,是值得夸赞的品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