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大学扩招。
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了自己也是精英的错觉。
这就是一个美妙的误会。
姜文怀念前三十年,是因为他能做主角。
普通人也误认为自己也是主角。
对于沈三通来说,他都不怀念八十、九十年代,更不会怀念前三十年。
生产力局限,通俗的说法是家贫百事哀。
对于八十、九十年代,他感谢爸爸妈妈吃得苦。
对于前三十年他感谢爷爷奶奶吃的苦,而他,不断向前就可以了。
这些东西,沈三通不会说出来。
姜文自己也许都没想过这些。
沈三通习惯从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姜文可能就是做电影,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思考方式。
沈三通进一步说明《太阳》电影受众:“这部戏的受众太少,主要针对前三十年有落差感的大院子弟。”
“最多再加一些文艺片爱好者。”
于冬绝望了:“这才多少人,文艺片能卖什么票房……”
沈三通道:“宣发上最好主打真实历史,不能云里雾里,本身电影就很意识流。”
“票房想要高一点,就看能否动员大学生群体,或者白领,自诩为精英,不满现状的群体。”
“当然,还要注意媒体,媒体往往不会喜欢这部电影,他们不喜欢前三十年。”
传媒也是有落差的群体,但他们不喜欢前三十年。
不说美化,任何回忆的都是打压态度。
于冬想一头撞死!
第65章 支持《色·戒》上映
不满现状的人,往往选择鼓吹市场化,而不是怀念前三十年。
符合要求的没几个人!
《太阳》受众太窄,于冬想死的心都有。
于冬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有一批影迷。”
《阳光》当年热映,轰动一时。
捧出了夏雨这个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帝,还斩获了金马影帝。
沈三通道:“可以尝试,激发这个群体,会有不少票房。”
沈三通没有再说什么,选择鼓励。
于冬发行《太阳》,要付出很多钱。
姜文江湖地位摆在那,他硬着头皮也要发行下去。
于冬现在需要的不是对错,而是一个信念,支撑下去的信念。
于冬重新有了希望:“一定可以的!”
告别于冬。
沈三通从保利博纳离开,回公司。
布置落子,告一段落。
李冰冰那种外向的态度,燃起了他的斗志。
沈三通要杀一杀歪风邪气,准备了两把刀。
第一刀指向嘉禾。
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让伍克波没法顺利收购。
如果伍克波还是如前世那样发起收购,有了铺垫,沈三通可以加价。
这两年,伍克波因为他,各种不顺利。
有沈三通的三通娱乐在,橙天的声势最多和华谊抗衡,遭遇全方位削弱。
王京花转投费、吴宇森《赤壁》的深坑,都要钱。
伍克波资本操作玩得很好,背后还有日本的钱,也经不住持续消耗。
绝对缺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