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内斗呗?
当年轻观众是傻子!
受众就决定了很难成功。
范冰冰问道:“《太阳》有什么可以给《鲨滩》参考的?”
沈三通道:“《阳光灿烂的日子》,你觉得最好看的是什么?”
《阳光》是姜文导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
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学校停课无事可做。
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们,自找乐子。
他们靠打架闹事等方式,挥霍自身过量的荷尔蒙的故事。
范冰冰基本影视分析功底是有的:“拍的好,色调好,我听说是在冬天拍的,为了营造阳光的氛围,废了很大劲。”
“《阳光》比较好理解,《太阳》剧情太乱,有一种疏离感。”
沈三通点头:“《阳光》能感受到主创的热爱,他们不是怀念美好时代,这本就是王朔、姜文这些人的青春。”
“70年代,除了王朔、姜文这个群体,其他在他们年龄早就干活了,哪有多余的荷尔蒙发泄。”
“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才会这样。那个时代,有这个条件的,没多少人。”
“时代不同了,《太阳》94年上映,那时候,拍什么观众看什么。”
“姜文这个群体,很优越,有先发优势。”
“现在,07年,王朔这个曾经京圈的领军人物,快成死狗了。”
“给上海文学圈背景的韩寒抬咖,时代变了。”
第94章 图谋正宫的范冰冰
范冰冰对此很有感触:“华谊给你抬咖,以前不敢想象。”
韩寒崛起有上海文学圈庇护。
沈三通崛起才是不可思议。
冯小刚靠近京圈,所以才有机会。
按道理,沈三通会和郭敬明一样,步步艰难。
甚至身上背负压力更大,明里暗里打压更多,只是眼前男人消化了。
沈三通感慨道:“是啊,不要说二三十年前,十年前,我也不要想在影视行业冒头。”
“姜文要是延续《阳光》的风格,也不会差,可惜他填入了太多自己的想法。”
《太阳》,拍的不是《阳光》的青春,而是怀念。
中年人的怀念。
少一点自我表达,拍给观众看,票房不会差。
可惜姜文很明显只是cosplay,并不是真践行执剑人的理念。
要是真践行,就应该让观众看懂。
《鬼子来了》就能看出,夸大了老百姓的愚昧、麻木、奴性。
与其说警惕日本,不如说姜文害怕时代继续往前走。
想要停下来,就像《太阳》最后火车停下来的镜头一样。
和日本合作有没有问题?
当然有。
有些人兴风作浪,趁机搞渗透。
日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塞了很多私货。
一些教材,不只是面向青少年的,连一些高阶教材,给了错数据,使绊子。
可惜只是小手段。
中国人比日本人强太多,缺少的只是发展时间。
范冰冰笑道:“让我们见识一下大院子弟的生活?”
沈三通道:“真这样拍,票房不差,《阳光》片子里的大院子弟生活,现在很多地方还达不到,或者将将达到。”
范冰冰说道:“我们发展太快了,很多人眼里我还是当年的丫鬟。”
沈三通道:“在姜文、王朔这些人眼里,别说你,冯小刚都只是端茶倒水的小厮,现在呢?”
“现在冯小刚是华谊的大爹,大小王捧着要陪着。”
“当年冯小刚什么玩意,为了一个机会不知道多舔,如今成了大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