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港岛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都归属于春节档的‘贺岁片’。”
“贺岁片的概念由此在港岛正式确立,成为人们心目中每年最值得去看的电影。”
沈三通讲起了华语电影贺岁档历史:“大陆的贺岁档,开启于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
“97年《甲方乙方》改变了大陆商业电影的格局。”
“这是我们第一部打出‘贺岁片’口号的电影。”
“《甲方乙方》12月24日上映,一炮而红,拯救了冯导的电影生涯,也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贺岁片概念。”
“之后,冯导推出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和《大腕》都获得了票房成功,还拿到2次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
“这个时候的中国电影的贺岁片概念,特指冯氏喜剧引领的贺岁片。”
“再后来就是《英雄》这样的国产大片,一般都是从当年年底12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2月春节期间。”
“在这段时间上映的电影,都可以称为贺岁片。这是贺岁片2.0版。”
冯小刚开辟的贺岁档,天然就带有缺陷。
在1995年—1997年,成龙的电影《红番区》《警察故事4》和《一个好人》在港岛实现年度票房冠军三连庄。
这几部电影作为贺岁片在春节前登陆荧幕,大陆基本是同步上映,因此给大陆观众第一次留下了“看成龙电影过年”的印象。
而《甲方乙方》避开了成龙于98年1月17日上映的《我是谁》,选择在97年年底上映。
因此,当人们在电影院听到那句著名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想念它”的时候,其实1997年还没结束。
98年以后,成龙去好莱坞发展,此后他在好莱坞的电影都是暑期上映,贺岁档成了冯氏喜剧的天下。
此后大陆贺岁档最好的日期,是12月24日,在平安夜那天,就是因为最初躲成龙电影形成的习惯。
贺岁档由最初春节档,变成了元旦档。
缺陷归缺陷,解决了有无问题,电影票房为王。
开辟一个档期确实有利于电影事业。
前世冯小刚出了很多事,《手机》变成导火索,为什么他没事,范冰冰无了?
原因很多,很复杂。
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冯小刚对电影事业有功,开辟了贺岁档。
九十年代国产电影万马齐喑,他的冯氏喜剧能卖钱。
民间人士只要不是彻底踩过了线,功过是可以相抵的。
第22章 大佬沈三通,第一场戏
沈三通道:“距离《甲方乙方》已经十年有余,《英雄》上映也七年多。”
“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一年一个样。”
“电影数量也越来越多,优质的好档期少,暑期档要和好莱坞竞争。”
“大家扎堆在贺岁档,去年贺岁档就有三部大片,很拥挤。”
“电影票仓在一二线城市,我们城市化水平很快。”
“而城市的居住环境,也不像以前农村地区,家家户户亲朋好友住得非常近,走亲访友相对便利。”
“城市里,过年娱乐没有农村那么丰富,存在文化需要,这就是春节档的机会。”
“电影首先是文化商品,有需要,我们就要供给。”
“过年全家或者两口子去看一场电影,娱乐一下身心,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成为城市生活新的一种年俗。”
“广义上的贺岁档最好时间点在平安夜,距离春节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完全可以做成两个档期。”
“这部戏已经定了明年1月27日,春节一周前上映,我打算用三部到四部电影,把春节档给做出来。”
“就像我第一部戏《超市》上映的时候说的那样,我愿为先登。”
“这一次,我再说一句,我愿为先登!”
“春节是我们一年最重要的节日,辞旧迎新,这样的节日应该成为最大最好最强的电影档期,也能够成为我们最大最好最强的电影档期。”
“这部戏不成,那就下部戏,两部不成,就三部。”
这还是沈三通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阐述春节档的概念。
此前听过春节档概念的几个女演员,一个个也不由紧了紧大腿。
帅!
沈三通太帅了!
站在电影产业的高度,来推动一件事。
举手投足之间,行业大佬的气息,一下子沁满了女演员的心田。
有一种隔空被沈三通征服了的感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