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去它最繁华的地方,看过全景就知道了,非常小。”
唐嫣越想越生气:“为什么还有人批评?”
沈三通道:“这就涉及一个标准问题,什么好,什么坏?”
唐嫣问:“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沈三通道:“当然是对我有利是好,对我不利是坏。”
唐嫣:“……这不是耍无赖吗?”
沈三通严肃道:“这可不是无赖,重复多次之后,你就迷糊了。”
“就说《少年》这部戏,不弄成几个大神,而是很接地气,几个高中生,正常的生活成长。”
“男主最终进入了国防院校,得偿所愿的去造火箭。”
“现在批判的人,会说设计太土,一点都不时尚。”
“像我们现在弄的这种,他们就会骂不接地气,太脱离现实。”
“标准是什么?”
“两种审美自相矛盾,但一点也不矛盾。”
“否定国产偶像剧,打压国产偶像剧,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方。”
唐嫣皱起眉头:“是不是,想太多了?”
沈三通道:“古装大片,陈可辛《投名状》是我干预了。说没干预的,吴宇森《赤壁》,以及《江山美人》《见龙卸甲》,你觉得比陈凯歌《无极》好吗?”
唐嫣道:“陈导好一点,剧情差,但画面没的说。”
沈三通道:“从制作来看,陈凯歌《无极》更容易回本。”
“但那又如何?挡了港岛导演去吃古装大片,他电影就是十恶不赦。”
“我们这边的出品方、制作团队虽然营销、炒作,比不上港台,但终究也在弄。”
“关键是观众,我们观众还不适应,不知道很多概念是可以灌输的。”
“当网上评论大量的否定,很容易也随着节奏走。”
别说08年,就算是十年之后,六小龄童依然被弄的很惨。
六小龄童所谓的要垄断《西游记》定义权,纯粹是断章取义。
后面还有一句话,是“不能这么说”。
完整版大概是“我说我代表孙悟空,代表《西游记》,不能这样说。”
截取了六小龄童一段话,变成他要代表孙悟空,代表《西游记》。
弄出了“章口就来”“灵堂卖片”这种词汇。
很惭愧,沈三通也玩过这个梗。
等过个几年,舆论澄清,才发现六小龄童当年演《西游记》只拿了两千块钱。
人家之所以去演,是为了猴王传承的名誉。
《西游记》大火之后,也有人请他演孙悟空。
但只要谈情说爱,胡编乱造,给再多钱,他都不演。
之所以要解构六小龄童,就是为了打倒他这个猴王传人几代传承,演出来的活灵活现的美猴王。
不打倒六小龄童的美猴王,试问各种丑猴子,还有演技差,连个棍子都不会耍的真人猴子,怎么能立得住荧幕形象?
第一棒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以及后来的《西游降魔篇》。
每部西游记题材电影、电视剧,都会解构六小龄童。
谁让他形象太经典!
一部戏动辄宣发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花个十分之一在这方面,六小龄童拿什么对抗?
再加上六小龄童形象还不错,童年的记忆。
给白纸点墨,本身符合宣传效应,能带来流量。
稍微引导,就形成了后世的局面。
前世大陆偶像剧也是如此,拍出来就被嘲。
渐渐的国产电视剧开始请湾岛导演来拍。
打着两岸合拍的旗号,其实都是湾岛工作人员在主导。
如果不是广电规定,主演必须配比一个大陆人。
湾岛导演能从头到尾全给你塞满湾岛人。
就连对时尚有所了解的郭敬明,当时拍电影都觉得请湾岛人才是潮,大陆就是土。
一定要避免大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