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极端的,就是饿死在日本的那个。
本来学的是理工科,汽车相关的,可惜转了新闻。
固然其本身可恨,但初中、高中,以及没转专业之前,肯定不是结局的模样。
最初学新闻,可能就是一种浪漫的幻想,然后被俘获了。
而且中国的社会结构,对男女不同。
如果是男性,脑子里这种思想,出了社会就会被现实教育。
对于女性来说比较宽松,不工作也可以做家庭主妇,社会压力小。
男性就不行。
结婚、买车、买房之类的,不能全部家里出吧?
更何况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出得起。
而外部还有钩子,对社科,特别是新闻、新闻传媒的女学生,留了出路。
西方主流媒体的华裔合影,很少看到男的,不给口子。
男的属于是遭遇内外夹击了。
结束记者采访。
这次采访,沈三通通过合作的媒体,提前安个盾。
表明没有洗白三鹿的想法。
他了解一些媒体德行,《囧途》表现强劲,很可能会被一些媒体利用他在电影里的情节。
对外低调、谦虚。
对内沈三通猛打猛攻。
和随行的宣发、营销,还有公关部门负责人开小会。
“《囧途》票房表现,口碑都很不俗!”
“我的目标是十亿!”
“接下来我们要做好宣发,不光是演员路演,所有部门都要出击!”
“资源置换和票房补贴,落到实处。”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十个亿?
去年全年总票房也才六十亿,去年的六分之一,可能吗?
第29章 《抓娃娃》是电影事业接班人,十亿问题不大!
沈三通认为可能性很大!
一般来说,大片才能突破市场极限。
好莱坞特效大片起来之前,港岛功夫片能征服全球。
特效大片崛起之后,功夫片死的不能再死。
从电影票房排行就知道,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排在前面的都是大片。
实际上,中国电影票房排行,喜剧已经非常靠前。
之所以爱看喜剧,不是喜剧多好,而是大片拍的太烂,把喜剧凸显了出来。
一个个抽象的电影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观众它们有多拉胯。
烂到一听“古装大片”就是烂,一听“神魔大片”,也是烂。
类型片、大片全部完蛋,所以观众只认喜剧。
至少喜剧,哪怕无脑,有几个段子,也能打发时间,而不是大片或者类型片,看完想打人。
像《749局》,不值电影票都是小事,坐在电影院里,看弱智剧情,是真的折磨人。
被骗的多了,观众就只看喜剧。
如此,中国电影人,也没放过观众。
搞了两招,一招是“诈骗喜剧”,坑蒙拐骗。
不是喜剧,但是宣传成喜剧,整部戏也就一两个笑点,剪辑在预告片里。
另外,污名化喜剧电影,将喜剧电影归于三俗,或者强碱性搞笑片之类的称呼。
观众被逼的只能看喜剧,也不让观众看的舒心。
各种pua观众,不喜欢垃圾导演的垃圾电影,一定是自己素质不够高,没有欣赏水平,而不是电影烂。
形成氛围之后,喜剧电影成了鄙视链最低端。
导致喜剧电影主创,不能只拍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