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4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42节(2 / 2)

坚持到最后的观众,因为陆水生的活下来松了一口气。

然而,更多魔幻画面出现。

栖霞寺,大雄宝殿,青铜佛像的眼窝正渗出暗红液体,顺着三世佛手中断裂的莲花纹滴落。

铜佛泣血,血珠在青砖上凝成“卍”字逆纹,染红供桌上的清酒盏。

青石板上浮出带血抓痕,巷尾观音石雕的莲花座下,百具焦尸正用指骨在石面刻字。

牛首山佛顶宫,扫荡队追捕逃民,地宫八十一面铜镜仿佛映出不同时空。

日寇毫无所觉将佩刀斩落被抓住人的头,又一个刺入咽喉。

陆江生逃走,南京却无尽哀鸣。

这是一座城的血泪,也是中华民族的血泪,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苦难,也是永不能遗忘的苦难。

当魔幻真的在现实中降临,观众感觉到的只有沉重。

鬼神无用,正如国际观瞻无用,只是不得不寄托于鬼神。

然而鬼神还是无用,却又不得不寄托。

至此电影正片结束。

蒋介石幻想英美调停,止住日寇铁蹄。

日寇在没有军需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只借淞沪会战余威便一路杀来。

蒋介石一惧日寇锋芒,内心欲弃守南京,二惧民意指责“不战而逃”要象征性守南京。

结果,战役未起而国都先迁,兵士用命而将帅自散。

日寇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亘古未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强奸和大抢劫,30多万中国军民的鲜血染红了滔滔长江。

史称“南京大屠杀”。

六朝繁华古都的南京城沦为一座白骨累累、阴气森森的“鬼城”。

集体屠杀28案,屠戮19.5万人。

分散屠杀858案,屠戮15万人。

总计遇难者超30万人,含大量被焚毁、抛江的尸体无法统计。

1946年南京地方法院统计,仅约1000余人登记幸存。

死去的人,不是一个数字,不是冰冷的历史,不是重复的循环,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电影制作过程保持了最大克制,聚焦于中国人,用普通人的视角切入。

有些拟人玩意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上混淆是非,在敏感历史节点左右横跳,大众觉得这样可恶,但是如何可恶,没有具体、清晰、鲜活的认知。

用通俗的电影,将苦难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苦难升华为民族精神重构的基石,才能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才能更加明白任何解构苦难的势力和个人的可恨。

《1937》这部戏沈三通要展现出来的是苦难、求生、希望。

苦难是基调,求生是主题。

而希望,希望在未来。

第22章 融化坚冰

电影剧情,经过多方考虑,结合现如今形势,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

尽可能保持克制。

实际情况远比电影反映的要残酷、惨无人道的多。

纵使如此,首映厅里的观众有不少人承受不住离场,年龄大的观众承受力稍微强些,年轻的观众有接近五分之一离场。

沈三通主控电影,没有硬生生给观众留下一块难以融化的冰山,也许历史如此,但是现在的人,终归是要往前走的。

随着电影正片结束,银幕黑了一下,而后再次亮起。

熟悉的旋律响起,《生日快乐2》第二部主题曲《错位时空》的旋律。

歌声响起。

“那一年你和我一样年纪

守着铅字与枫叶的书脊

硝烟吞没了请帖上最后的囍

你转身推我向生的缝隙

我听见千万声哭喊坠地

寒气把城墙染成了血衣

你教我数着心跳在尸堆里呼吸

寻找一抹生机……”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