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6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61节(1 / 2)

(' 至于今天这个基金会发钱给他们拍,明天那个组织给他们颁发几个廉价的“自由”标签。

外面愿意花钱,大可以花,重要的是让他们没法从国内赚钱。

说白了,沈三通打的是产业基本面,利益链条,不让一些奖项或者个人借鸡生蛋,一边鄙视国内观众,恨不得踩入地狱,一边从中国市场获利。

想赚钱就要有基本的服务意识,被包养不要谈独立人格。

在欧美市场赚钱,生产各种对中国凝视的电影,不仅会舔,而且还很有荣誉感,凭什么在国内市场赚钱,一掉头,就一副艺术家做派了?

在国外刷七年盘子,也一声不吭,甚至有人刷一辈子盘子还很感恩。

说明什么?

哈耶克是有用的!

有些文艺工作者欠哈耶克的大手教育!

这就是给他们补上一课。

除此之外,更多是划清界限,和外部,也和内部的某些圈层。

做这些不是给职能部门看,而是给观众看。

等到十年后,现实层面的力量任何话术都无法掩盖,那个时候的觉醒不再是电影领域,也不再是文化领域,而是所有领域。

到那个时候,把过去的话翻出来,沈三通营销一波“含金量”,一部电影百亿、两百亿票房轻轻松松。

新一年。

大方向上,沈三通忙着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以及部署接下来一年的工作。

具体事务上,则是《大圣归来》在春节档上映工作。

脱离导演工作,让沈三通有更多时间思考三通娱乐的战略发展。

随着三通娱乐崛起,影视行业也随之变化。

国内其他影视公司在技术、市场、舆论层面采取务实策略,借势三通娱乐崛起的红利,规避与三通娱乐的直接冲突,但又暗暗捆绑。

华谊作为前龙头,发掘学院派、传统京圈大院派,深耕港圈,也和好莱坞打好关系,

光线则推出“5+”战略,每年投拍五部新人导演、演员转型导演项目,都是大陆导演、演员。

主打一个控制成本,强化地推发行等,和三通娱乐、华谊形成差异化竞争。

博纳是深化关系网络,走官方道路,强化文化自主、发行等领域布局。

这些公司在三通娱乐和好莱坞的夹击之下,活的很辛苦,但是不缺少投资。

亏损也被视为扩大市场份额的有益亏损,等站稳脚,绝对能赚回来。

而且投资他们也不只是商业目的,三通娱乐过于强势,外面有些力量希望中国内部有影视公司可以与三通娱乐竞争。

类似的操作很多,比如在技术领域,华为早年,就被一些基金从华为内部扶持了人,海量资金灌注。

也是那时候,华为想把自己卖了,商业竞争外的压力太大。

手机领域也是,如果本土市场没有科技公司,那就直接倾销,如果有科技公司,还是很强大的,就会尽可能在当地市场扶持不走研发的公司。

1月4日。

沈三通出席深海文化子公司会议。

和头部艺人谈话:“祝大家前途似锦,对于艺人工作室,我只划定一条底线,肉烂在锅里,不能和境外有联系。”

“粉丝群体的运营,不能作为境外渠道。”

“有联系了,我也不存在清理门户。只是大家各自安好。”

“其他的,自己取舍。选择避税,我也理解,只是以后天雷落下,也要自己去承受。”

这次会议,是一个总结,也是宣誓,意味着三通娱乐今后不做艺人业务。

当年沈三通想过挤压港台一些电视剧类型,现在情况变了。

10年华策上市,进一步推高了电视剧的成本。

花的都是股民的钱,不在乎。

艺人片酬大幅度提升,偷税漏税现象也多了起来。

去边疆注册的娱乐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以此来避税。

相比于和港台之间的矛盾,三通娱乐自己内部的矛盾反而更加突出,强势如沈三通也不能完全压下去。

一方面断人财路,肯定没人心甘情愿。

另一方面,这不只是艺人个人收入,还包括项目运作。

有些时候艺人的收入也是代持,全额纳税的话,最后算账,难说能赚多少。

矛盾是不断转化的。

随着三通娱乐发展,外部力量,不管是同行友商,还是学院派,以及境外势力,都不是主要矛盾。

三通娱乐自己内部的事才是大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