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34章(1 / 2)

(' 在梁固心里,卫文康是算得上他半个弟子的,此前也听卫文康提过吴举人的事情,对他还算有几分好感。不论目的是什么,能主动出手指点一个穷学生,便算是一件功德。闻言赞了一句,“吴举人高义,是我等读书人的楷模。”

居然还能被夸?将将还忐忑不已的吴举人感觉冷飕飕的寒风一下子变成了暖融融的春风,喜不自胜,嘴里谦虚道:“不过是见不得人才被埋没罢了,哪里当得起梁大人如此夸赞。”

他这话倒是歪打正着说到了梁固的心坎里,“说来文康确实是我见过最有潜力的学生,只是早年被耽误得厉害,如今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吴举人能考上举人,自然是有几分聪明,听梁固这么说,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梁大人对卫文康很是看重,便接话道:“可不是,他府试过后来与我探讨学问,那题考的是临安府形势,我便让他从地方志中寻找临安府更名的由来,谁知道短短三日后来我府上,一番表述竟是把临安府整个情况都摸了个透彻,从历史、地理再到财政、教化沿革,无一不晓。把我惊得哟,这才知晓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王夫子也忍不住笑道:“说来我运道当真是好,这样的天才竟是一下子就遇到了两个。”

梁大人严肃的脸上也浮现出笑意来,“你运道不好谁好?要不是离得太远,这样的天才我非得分一个去。”

说来卫文康中了秀才后,梁大人也是帮他想过日后的路子的。他官居六品,自然还是有些人脉,为卫文康寻一个尚可的老师并不难,例如致士的官员,最差也是同进士出身,教一个秀才并不是难事。但当世大儒这种却还是不太可能,毕竟梁大人自己也是平民出身。与其随便拜师埋没一个好苗子,倒不如去州学沉浸几年,把根基扎得更牢固些,考上举人后再寻良师。

此话却是又把吴举人一惊,梁大人居然有收卫文康当弟子的心思,看来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日后还是得把卫文康笼络好才行,指不定有什么大前程呢。

至于先前柳老二的事情,那是什么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相比虚名,为儿子绑定一个有大前程的亲戚不是更重要?卫文康意气用事、不知轻重好啊,说明柳天骄在他心里分量重啊,那可是他儿子的亲舅舅。

思来想去,吴举人越发热情,陪笑着把堂屋里的氛围又炒热了一层,直到江闵来说用饭了,都还有些意犹未尽之意。

其他人却是早就被饭菜的香味儿吸引了,唐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跑了回来,自觉坐在秦百宣身边,目光炯炯地看向餐桌。

卫文康哪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赶忙邀请众人入坐。江南的老百姓吃饭时并不讲究座位次序,但读书人却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把长幼尊卑的观念刻在了骨子里,正式场合非常讲究座位次序,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这回参加宴席的共有十人,梁大人自然坐在主位,他是正儿八经的官员,与其他人就不是一个层级的。王夫子和吴举人的位置就有些尴尬了,论世俗地位,自然是吴举人要高一些。

但卫文康此次办的是秀才喜宴,王夫子作为启蒙恩师,论理是要坐在主位的。如今主位有了人,屈居侧位也是委屈,怎么还好再排到吴举人下首?

正在众人为难之际,吴举人主动把王夫子迎到了梁大人下首,笑道:“夫子不快入座,秀才公的谢师宴哪里好开始?”

王夫子推辞,“还请吴举人先入座。”

“诶,与我客气作甚,说来我与卫秀才沾亲,还是半个自家人呢。”吴举人说着做到了王夫子的下首。

卫文康笑道:“既是吴举人好意,先生可别再推辞。”

王夫子见状只得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秦百宣几个依次坐下,卫文康提了第一杯酒,说了些感谢之词,宴席便正式开始了。

梁大人作为主位,率先提筷子,尝了口红烧肉。乡野之食他以前也是吃惯了的,老百姓日子困苦,能吃饱饭,偶尔买些肉解馋就算是顶好的日子里,味道如何往往并不讲究。

因而,梁大人对卫家的饭食也没有什么期待,只想着好歹是主家的心意,多少用些,别叫人难堪。却不料那筷子红烧肉刚入口,梁大人便不由得吞了下去。

第128章 宴席

肥而不腻, 淡淡的甜香味儿在喉间经久不散,刺激得人不由自主地分泌口水。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红烧肉,比京城大厨做的都不差什么了,不, 甚至更好吃一些。梁大人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 这回没舍得一下子吞下去, 细细咀嚼了一番, 还是感觉没吃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