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22章</h1>
“至于其后来为官,孤也曾听太子妃说过,多有违法之事,因此才被革职递解回了原籍。”萧霆钧将众人各种反应都收入眼底,心底也多了些思量,“如今这案子被呈交刑部,那自然要仔细审理才是。”
众人虽然不知道最终此案审理结果会如何,但却都明白了一点:太子爷看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这样一个跟太子妃有关的案子突然摆到他面前,他如此淡定,还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相关的信息,可见心有成算。
柳之章从头到尾神色如常:“既然太子殿下已经知道一些,那就更好办了。”
已经到了午饭的点,赵秉信领着小太监将萧霆钧的饭食送了来,刑部官员们瞧见了,更是内心感慨:看来太子殿下早就做好了准备,连午饭都送来了。
萧霆钧反倒是很淡定,看着赵秉信取出来的一碗三鲜鸭子、一盘火腿炒香蕈、一碟子一盘象眼棋饼小馒头,还有一碗奶汁鱼片汤,顿时笑道:“今儿怎么全都是清淡的?”
赵秉信忙道:“太子妃说,这两日秋燥,还是吃清淡些。”
萧霆钧一笑,没再说话,倒是净手后吃了起来。
因太子爷和刑部尚书都没走,刑部众人自然都得留下跟着干活,萧霆钧吃了几口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于是他当即停下筷子,叫赵秉信:“你回去跟太子妃说,让小厨房多做点儿,送到这里来。”
赵秉信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心想,主子这当了太子胃口这么好?但一转眼也就想明白了,赶紧应了去办事。
ps
1、原著描写开始的贾雨村:
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2、石呆子案子——
平儿咬牙道:“……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都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给他多少银子。偏那石呆子说:#039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039老爷没法了,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039要扇子,先要我的命。#039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039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039。把这扇子抄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039人家怎么弄了来了?#039二爷只说了一句:#039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039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第174章 新官上任天子嘉奖
其实这件事儿,当初萧霆钧在兵部时候就想过,但碍于当时身份,以及事情太多,一时间就没有立刻提出来。
如今自己做了太子,再向天子去进言,倒是更好一些。
这事儿六部官员都一样,毕竟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能在最接近皇城的地方有房子。毕竟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内,六部一些官员压根儿是买不起宅子的,往往要住到比较便宜的南边甚至是京郊去。
如此一来,很多官员遇上需要加班加点的时候,家里根本不可能有热乎乎的饭菜送来,无非就是去就近的小店随便对付一口,也有一些官员带来的饭菜早就冷了。
想到这些,萧霆钧就在当晚回宫后,先与黛玉一起吃了晚饭,还逗了会儿女儿,这才去见天子。
“今儿在刑部这么晚才回来吗?”天子今日倒不是太忙,这会儿正看着山东送来的折子,听见太子来了,就把手中折子放下。
“倒没有,儿臣回来吃过晚饭又逗了会儿悦儿,想着父皇该不忙了才过来的。”萧霆钧请安后,就主动提起自己当初在兵部和现在在刑部想到的一个主意。
“儿臣来,是有事儿向父皇说。”萧霆钧将六部官员加班吃饭的问题提了出来,“儿臣想着,横竖都是为朝廷做事儿,他们尽心尽责,那朝廷就该替他们考虑考虑,所以不知能不能由朝廷统筹,给六部配上大膳房,只要是加班的部员们,都能在大膳房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