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越说越离谱,裴霁听得直皱眉头,未及截口,桌下的腿忽然被人轻轻一碰,只好把那些尖酸话咽了回去,抬眼便见三个人进来落座,看形貌装扮,都是镇上做工的人,老板便上前招呼去了。
应如是去结了账,顺便跟老板娘打听端公神婆在何处落脚,说是想求两张护身符,老板娘见他多给了几文钱,顿时眉开眼笑,爽快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裴霁早就没了胃口,先一步走出铺子,待两人转进一条幽僻小道,才皮笑肉不笑地道:“怎么,你还真信了那鬼画符?”
应如是叹道:“莫测之事,不可信其有,亦不可信其无,可惜画符者尚缺几分真本领,符头的敕令就画错了。”
既然符纸是假的,就算碧游镇里真有什么鬼怪,也不会被这帮江湖骗子降住。
闻言,裴霁双眼微眯,低声道:“那些神棍跟‘恶鬼’是一伙的?”
应如是摇头道:“不无可能,亦或是瞎猫碰着死耗子,毕竟‘恶鬼’已抓去了许多人,闹得整个镇子人心惶惶,继续下去徒增变数,正好借机蛰伏。”
“我是不信这世上有鬼的。”裴霁抱起双臂,面露冷意,“你我手上沾过的血何其多,怎不见哪个前来索命?”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话不中听,却是这个理。应如是将套话得来的线索在心里捋了一遍,碧游镇的失踪案早在四个多月前就初现端倪,后来愈演愈烈,与他从前遇到过的一些连环案相似,罪魁祸首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若是把握不大,会向选择相对轻易的目标来练手,等到驾轻就熟,再开始真正的行动,故而侦破此类案件,往往是从前期案件里抽丝剥茧,找到破绽再顺藤摸瓜。
然而,这回的事情又有些不同,根据老板夫妻所言,官府最迟在三月末就针对失踪案进行了调查,却是一无所获,防范部署也收效甚微,以至于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说明幕后主使既不将县衙的力量放在眼里,也没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他凝眉沉思,裴霁渐觉不耐,出声道:“你准备去试探那俩老杂毛?”
应如是回过神来,点头又摇头,道:“不仅是他们,老板口中的何寡妇一家,还有县衙那边,都得去摸摸底细。”
既非鬼抓人,便是有人搞鬼,受害者不下数十名,手段又如此诡谲,还能将痕迹抹除得干干净净,绝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办到的。夜枭卫在碧游镇里没有部署,他们两人都是外客,若是到处打听消息,不仅事倍功半,还容易打草惊蛇。
想到那具顺水漂到下游的无名尸体,裴霁脸色一沉,他懒得跟招摇撞骗之辈打交道,果断道:“我去县衙,三更时分在此会合。”
应如是本就做此打算,当下也不废话,只道:“岳怜青若真藏在这里,你我的身份未必能瞒过有心之人。”
“用不着你多嘴。”装有无咎刀的长匣微微震动,裴霁目露凶光,“魑魅魍魉之徒不配开眼见天光,他最好是跟这桩案子没有关系!”
说罢,他大步迈前,将应如是撇在了身后。
外面烈日当空,这条小道却是树影婆娑,有风从远处吹拂而至,带来几缕青烟,夹着隐隐约约的铜铃声,平添几分诡谲。
应如是转步走回大街上,铃声未歇,端公神婆的驱邪仪式尚未结束,他虽看破了对方的把戏,也不会上赶着犯人忌讳,索性四处走走,顺道观察镇上的情况。
这一走一瞧,还真有了些发现,应如是向来耳聪目明,专挑人较多的地方去,凡他经过之处,行人摊贩莫不侧目,眼里既有好奇,也不无排斥,甚至有几个汉子悄悄跟上了他,神情警惕,气息浊重,听脚步声不似练过武功。
应如是料想自己被看出了外来人的身份,镇民们为神鬼所惑,难免对生面孔多加留意,他只当没有察觉,神态自若地边走边逛,停在一个卖巾帕的摊位前。
小贩见他衣着朴素,容貌却不俗,打起精神问道:“客人想要什么样的帕子?”
选了两条素绢帕,应如是递去一角银子,小贩为难道:“这……找不开啊。”
应如是笑道:“总不能白拿你的东西,也没多出几个钱,收着吧。”
小贩顿时喜笑颜开,话也跟着来了:“客人这样敞亮,是打哪个大城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