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知其有意作佯,待二人到了寺外的山亭前时,便道:“婆婆,再往前便是少林寺了,您在这亭中歇一歇罢。”易三娘以为她看自己担得吃力,不动声色放下担子,对她低声道:“周丫头,此处离少林寺甚近了,不时便有和尚上下山,若是碰见了,你可不好再唤我婆婆的。”周芷若道:“是,我适才见四下无人,才这般叫你的。”
二人歇了片刻,易三娘又催促着向山上走。周芷若跟着她慢慢爬上山道,沿小路又走得一阵,迎面而来两名僧人,远见她们是农家打扮,本不以为意。待走及近处,易三娘担着担子猛地里一歪,脚下崴倒,周芷若忙搁下担子,一把将她搀住,道:“娘,您没事么?”
她猜知易三娘碰到少林派的和尚时来这么一下,多半另有深意,故以便拿说好的称谓相唤,果然易三娘刻意有气无力地,由她搀到山道边,坐在地下,除了包头的粗布抹汗,口中说道:“乖孩子,我没事,你累了么?”
周芷若摇摇头,此时两名僧人已走到跟前,易三娘道:“快将咱们的东西理顺放边,让大师们过去。”周芷若应了一声,自去把两担货物挪位,也故意做出不会武功的模样,两个和尚倒亦不急,定在跟前等她搬运。
易三娘在旁叹道:“若非你爹爹年岁大了,这几日身子愈发不中用,娘断不舍得你柔柔弱弱的来做这体力活计。”周芷若一面干活,一面答道:“我不累的,你老人家才是累了。”
那两个和尚见此情形,对视一眼,其中一个道:“婆婆,你有如此孝顺的女儿,那也难得,如是方便,我们来帮你忙罢。”
易三娘闻言暗喜,面上十分感激,连道:“那就多谢两位大师的慈悲了。”两个和尚当即动手,三下五除二便将货物理齐整了,周芷若又再道谢,走将过去,在易三娘担上取下两捆菜来,加在自己的担上,道:“娘,咱们走罢。”
易三娘见她如此体贴,又唤自己作娘,不自觉想起自己早亡的孩儿,一时间怔怔,跟着周芷若,脚下便有些蹒跚。周芷若见她似乎又要跌倒,一肩挑担,又伸手来相扶,却见到易三娘眼中盈着泪水,不禁也是一怔,想到其定是怀念亡儿所致。
周芷若自幼失恃,于母儿之情亦是体会浅薄,见此情景,也不由心生恻隐,心想:要是我娘此刻尚在人世,我能这么扶她一把……忍不住叹道:“娘,您还担得动么?”易三娘用头巾抹了抹脸,擦去泪痕,道:“傻孩子,娘还行,就是心疼你。”
另一名僧人见状,问道:“婆婆,你这些货物是要担到寺里去卖的么?这几日方丈下了法旨,不让外人进寺了,你别去罢,白跑一趟。”
易三娘好生失望,啊的一声,道:“前些日里,不还有大和尚收货的么?唉!那可不巧,我家里本还指着这些货过活这阵子,老伴又生了病,如此岂不是药也吃不上了?”
周芷若闻言心想:少林寺果然防范周密,那是不易混进去了,但易三娘有意做戏,便是要往这两个出家人的慈悲心上下手,且看眼下两位和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