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村里找到这么好的活计,是村民们求之不得的,哪怕家里有活计都能先扔下来,因此,村道上就热闹了起来了。
村民们成群结队的朝着陆家而去,有那相熟的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讨论,“陆家发达了呀这是?又建作坊又建青砖大瓦房的,你们说说,是怎么赚钱的啊?”
有那瞧见宋初雪一家人卖手套什么的村民心思立即活络了起来,“年前陆家不是卖那什么手套吗?当时请了不少咱们村子里的老婶子和小媳妇去干活,我媳妇也去了,当时听说要签什么契书,若是把消息透露出去了就要赔给陆宋氏五十两,我媳妇当时跟我一合计,便没有去。”
【第411章第412章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
“我也觉得这赔钱很不合理,谁不是去赚钱的啊?哪有赔钱的道理?我寻思别人也不会去,结果呢,有那不怕赔钱的,天天去,也不知道赚钱还是赔钱了。
过了一段时日,陆家去镇上卖那什么手套,买的人还挺多,陆家都是满满一牛车拖到镇上,空车回来的,我家孩子要那什么木偶,我就给买了一个,还有那手套,我也买了一双,说实话,戴着还真暖和,就是贵了些。”
“她们肯定靠着这个赚钱的呢。”
其余人听了他这么说也动了心思,心说那么多人买肯定赚钱,问,“那你买的手套多少钱一对啊?还有那什么木偶多少钱一个?”
那人回道:“木偶五文一个,手套有便宜的也有贵一点的,我买的是三十文一双的,摊上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尤其是那什么围巾,一两银子一条呢,你们想想,陆家赚钱不?”
他的话音一落,周围响起了一片吸气声,都是靠着田地吃饭的汉子们,对他们来说,干一天活挣个十文都得抢着干,买一双手套三十文,买一条围巾一两银子那简直是天价。
“陆家这么挣钱啊,盖青砖大瓦房也不奇怪了。”
而那些在陆家干活的妇人们对于陆家做出了多少东西,不说全知道,那也能知道个一知半解,说出来的话也就和别人不同,几乎每一个都在帮着陆家说话。
也对,若是品行不好的断不可能在陆家待那么久。
只听她们解释道,“我们在陆家干活是要给工钱的,还有那些个布料啊,棉花啊,哪些不要钱?咱们村买了手套的都知道,里面都是棉花塞的,不放棉花,布偶可撑不起来,就没那么好看,人家成本高呀,算起来也赚不了多少。”
“就是,村长说了,陆家能在村子里建作坊是因为县城里面的大人物瞧上了她会做手套的手艺呢,这么说来,以后也是要在咱们村里找人做事儿的,能去作坊做事儿多轻松啊,离家里也近,没事儿还能照看家里。”
“我以前没在陆家做事的时候,家里活计都是我在干,婆婆对我还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去了陆家干活,能挣钱了,婆婆对我态度都好了,还是陆婶子说的对,女人就该自己挣钱,这样,在婆家才能有脸面”
“对,我家婆婆”
“”
说宋初雪好的有之,说陆家只顾着自己发家,全不顾念族人的也有之,总之一个村子里不可能全是好人,当有人格外突出的时候,总是会沾染一些人的妒忌,这是常事,宋初雪也没想着能让村民们都喜欢陆家。
嘴长在人家身上,想说什么她阻止不了,但想要来陆家做事,那些嘴不干不净的是别想了,只要对方一直待在桃花村,自是有他们那些长舌妇后悔的时候。
接连几天,陆老五都在陆家门口摆了桌子,登记那些想来上工的村民的名字,登记好的已经开始跟着大匠建造作坊了,没登记好的则继续排队。
好在他考试之前就找了别的先生和秋棱一起教书,不然,学堂少了他真是忙不过来。
这几天,被安排去卖鸡崽鸭崽的陆老二一直没出现,宋初雪不由得拧眉,她记得,冯家的地并没有多少啊,哪怕是去讨好未来丈母娘也没道理住在冯家这么多天一去不回吧?
又不是入赘。
如此想着,她看向身边正在嗑瓜子的刘荷花,问,“老二出去好几天了,怎么还没回来?冯家是买地了吗?”
刘荷花怀孕以后便是家里最闲的了,平时也不用干活,动不动就出去遛弯,和小媳妇老婶子们话家常,带回来不少小道消息。
可见有什么想知道的,问她是没错的,毕竟家里其余的儿子都在忙,
原本想着,等老五考完试,老二和二花成婚的事情也该落实了,但是三月份又要考一场,原本二月六号考试的时候就在县城耽搁了好几天,现在距离三月份也没多久了。
作坊和起屋子的事情都提上了日程,那么安排婚事就太过于仓促了,还是建了屋子再说,届时,乔迁的时候把婚事办了也算双喜临门。
反正乔迁是需要选个好日子的,村民们也会成群结队的前来暖房,吃一顿酒席,当然,这顿酒席不需要办的多好,意思意思就行,村民们上门吃酒,也就不会送什么银钱,只需要带点礼品就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