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稷闻言丢了药盏,懒得再喂,扶额缓了会,上下打量面前妇人,“你恼我说不立后是你在吃味,那闻我后头吃醋后就该欢喜才对,你……”
女人心,海底针。
隋棠努力撑住气势,捧来药盏“咕咚”“咕咚”喝下,四下寻不到帕子,扯来对方的袖角拭唇。
越拭头埋得越低,最后几乎憋不住笑要卷到他广袖中去,被他生生捏住下颌,将一张杏眼眨巴的面庞抬了起来。
“你本事是愈发大了,都学会先发制人,把这招数都用到我身上来了。”蔺稷盯着她眼睛,“我许你回洛阳,谁许你作这样危险的事了?”
从接到郑熙传信的那一刻,说不气恼是假的,他又急又气偏又不能发作。
隋棠不笑也不拿乔了,人安静下来,轻轻蹭着他五指,往前挪过,整张脸便都温顺贴在他掌心。她不说一句话,只一点点靠近他。
他不必再移动,只一低头,便亲到她额角。
日影偏转,已是傍晚时分,她从他怀中退身,乃想起一件极重要的事,“你让人备车,送我去姜府。”
“要见姜令君?”
隋棠颔首,眉宇间带着两分急切,“他可安好?他有没有……”
“他很好,也想见你。”蔺稷传人入内,给隋棠更衣理妆,又派人去尚书台请姜灏。
未几姜灏过来,乃蔺稷在内寝歇息,隋棠出来外殿独自接见了他。
距离朔康六年姜府一叙,已经七年过去。
彼时士族的首领如今又添风霜,青丝夹白发;懵懂的小公主也即将成为主见有成的皇后。
岁月无情又慈悲,平静流逝,只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好或坏刻下痕迹。
此间两人,当属幸运的。
隋棠始终记得那一年正月,她和蔺稷彼此动了心,然于她,亲缘依旧胜过他。她彷徨不知前路该如何走,入府向名满天下的大儒请教。
她和姜灏,原是一样的处境,心向齐而又痛齐不争。
姜灏说了很多话,讲了很多事,她慢慢悟透。
走实当下路,不负岁月。
这些年,便当真不负己也未负他人,更未负岁月。
但姜灏话到最后,有一句让她惊心。
他说,“臣与司空,共匡天下,身可献黎民。自然,臣有祖训,世代效忠大齐。若真有那一日,臣也已经无愧天下,届时且让魂魄归齐,亦全宗祖之训。”
而她,清楚记得,蔺稷和她说过,前世他灭齐立国,姜灏未再与他同行,乃自戕殉道。
夕阳落下去,殿宇铜鹤台上部分灯盏被点起,映出分席对坐的二人身影。许是殿中布置古朴温馨,昏黄灯光中,狭长影子竟不显凄清,反而多出一抹孤直的韧性。
隋棠看向面前尊者,半晌正欲起身向他道谢,却被他抢先一步。
姜灏伏跪于地,向她行了一个君臣大礼。
“令君!”隋棠赶忙起来扶他,被他阻止。
“臣是特地等着殿下苏醒,来拜谢殿下的。当年是臣引导殿
下,如今是殿下点化了臣。让臣终于不再于家族训诫和自身择选中彷徨,殿下比臣有胆量。”
“二则,臣是来向殿下辞行的。”姜灏轻轻呼了口气,眼角细纹舒展,面上眼中带着难得的欣慰和轻松,“臣已过天命,出仕三十四载,历两国三朝,大半生年岁都奉献给了家国黎民,如今世有新主,途有新道,也算不负此生了。来日岁月悠悠,臣想偷个懒,寄情山水,过两日闲云野鹤的日子。”
隋棠多有不舍,张口却不得言。
“殿下莫怕,承明尚在,尚书台八位侍郎也都是臣的心腹子弟,朝中也有部分臣子出自臣的门下,都可为你所用。他日您与陛下若有需,若有万一,可以急召臣回来。”
隋棠有千言万语在唇口,闻话至此,便都咽了下去。相比前世,这已经很好,至少又多一人活下来。
“令君好走。”她亦两手叠合,恭敬向他叩首拜谢。
这年八月,经太仆令占卜,则八月廿二为上上吉日,新帝登基。同日,亦设封后大典。
一切礼仪皆按典可循,并无精简也非奢隆。若说有何不同,以至于后来被世人常论于口中的,大概便是封后大典上,原该在申时一刻从轿辇出来,徒步走向明堂高台祭祀的皇后,迟迟未出轿辇。
因为她不曾着履。
来时于殿中更衣理妆,满殿掌事侍者便极荒唐地说寻不到她的凤头履,后来又说乃少府送错了地方,送去陛下的清凉台了。而时辰紧迫,陛下着人带去明堂,稍后在那处偏殿换上便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