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她和马修古迪化学反应能有多强烈,毕竟两个人之间相差17岁。”
“本片到底是讲什么的啊,怎么又惊悚又性感,好想看啊!”
“黑兹尔评价这么好,不会真和之前讨论的那样要当影后了吧?”
“这才电影节第二天……后面还有十几部电影要放呢!这就觉得她能当影后你们也太大惊小怪了。”
“等等,查德和黑兹尔分手是在拍摄《斯托克》期间吧?查德是不是因为看见他俩互动吃醋了所以分手了?”
“……卧槽楼上你可能真的真相了。”
“又开始了,人家都分手这么久了你们这群人还在猜人家为什么分手,无不无聊?”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人在疑惑,那些评委也在疑惑。他们不是没有遇见过这类在电影节突然一鸣惊人的演员,只是这些表演的共同点都是“不止表演”。很多都是和自己的经历有关,演员与角色产生极强的共情后,演员与角色合为一体而得到电影中完美的表演——可黑兹尔考特和女主角英迪亚?
这位单亲家庭出来的普通女孩,和这个留着家族嗜血基因的少女有什么共同点?
如果说《魔女嘉莉》和《难以置信》,还能理解一下黑兹尔的演技亮点,毕竟这两个角色的日常还算贴近日常。
他们想破脑袋都不知道黑兹尔是如何在没有几年表演经历的磨砺下,塑造出这么一个有难度的角色的。
因为倘若换上一个演技普普通通的女孩,那么她们要么把英迪亚演成个阴郁的怪女孩,要么就是演成个脸谱化的变态少女。
可黑兹尔考特的表演是有层次的,这一表演让他们在看这部电影时居然能随着荧幕上女孩的一举一动,进入她的内心,进入到这个故事里。
不可思议。
评委会评选最佳女主等奖项都是投票决定的,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评委会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加。
这一届的评委会成员一共九位,能成为评委,那必然是在导演、编剧或者是表演方面都是十分资深的人员。他们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国际上拿到了不少电影类奖项,只有如此专业的评审,才能让电影节真正公正,而让全世界都期待结果。
一眨眼,在这场盛会的结尾,终于到了公布各个奖项的环节。
而当颁发到最佳女演员沃尔皮杯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台上负责颁奖的法国资深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用她动人的嗓音念出了一个让人陌生而惊讶的名字:
“黑兹尔考特——来自《斯托克》。”
黑兹尔至此,成为了二十年来最年轻的威尼斯影后,而今年,她才19岁。
#黑兹尔考特威尼斯影后#的词条在于佩尔说出结果后登上了全球热趋势排行第一。
同时,一个词条也伴随着出现在了这一条的下方:
#谁是黑兹尔考特#
黑兹尔没有想到自己能靠着《斯托克》一局拿下这次的威尼斯影后——实际上就算是上辈子,她也没有得到过这项殊荣。她活跃在好莱坞,更多的是在与本土演员竞争美国本土的奖项,而像是电影节此类的国际大奖,评审团每年的人员都会发生变化,品味不同,也自然需要一些运气。
——看来这辈子的自己运气也不错。
最佳女演员的奖杯沃尔皮杯是个巨大的奖杯,不是“奖杯”,而是奖“杯”,巨大的沃尔皮奖杯底座是绿色的石头底座,上面雕刻着威尼斯电影节的名称和届数,上写“最佳女演员”,在底座之上,是一个巨大的金属大口酒杯,左右两边雕刻着象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狮子头,嘴中含着两个吊环,和东方的传统门环类似。
黑兹尔今天领奖,穿着的是迪奥2020的另外一套高定。挂脖无袖的长裙之上,彩色的丝线组成的流苏从她的脖颈领口出垂落下来,长度刚刚好遮住她的胸部,腰间是透视的纱,能透过其纱料看见她若隐若现的马甲线,裙摆是层层叠叠黑色的纱,同样点缀着彩色低饱和的流苏,看上去又柔美,又具有野性。
现场的人太多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站在颁奖台下,无数双眼睛看着黑兹尔上台时候的一举一动,鼓掌的声音像是雷声一样大,再加上现场摄影机的闪光灯和快门声,让黑兹尔在拿过奖杯时都听不清于佩尔在自己耳边都说了什么。
但是她好像捕捉到了关键词。
“特别好的表演。”于佩尔和她拥抱,并给了她一个法式的问好方式,给了她一个带有鼓励言语的贴面礼。
“谢谢。”黑兹尔说着,接过那沉甸甸的奖杯。奖杯比mtv的金色爆米花重了一倍都不止,她用力抬起,把奖杯转了一下,偏头确认自己有没有拿错。
掌声随着她拿到奖杯而慢慢停了下来,工作人员上前调试了一下话筒,等待黑兹尔的获奖感言。
黑兹尔没有准备获奖感言,但发表获奖感言这件事她早已无比熟练。
她在话筒收音范围外清了一下嗓子,然后呼出了一口气,让嘴靠近了那话筒。
四周的灯光有些亮,打在她身上还有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