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98章</h1>
“但是你并不这么觉得。”黑兹尔说。
玛丽深吸一口气:“是的……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是经典的自由人道主义观点,主角的极端行为并不代表作者认同,恰恰相反是在表达主角行为的邪恶和极端。如果拍成电影,我不敢想象会有多少争议。”
这部小说从出版开始就保守争议。
无数人讨伐作者,辱骂他在小说中让男主角贝特曼虐杀妓-女的行为是罪恶的,说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宣扬这种行为,甚至有人说他本人恐怕就是一个极端的犯罪分子……在出版一个月,《美国精神病人》就曾经遭遇过一些极端人士的抵制,他们在书籍上泼洒油漆、动物的血,甚至是在书店里大声抵制,要求书店下架。这在当时可谓是闹得满城风雨。
一直到现在,这本小说的作者布莱特伊斯顿艾利斯还在被社交媒体辱骂。
“我不怕争议。”黑兹尔说,“我看过你之前的作品,我认为你有能力能把这部电影做出来,并且墙石会给你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完全够用的资金支持,如果你改变了主意,或者是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联系我……而且就我所知,网飞能给创作者的自由十分有限,且压力很大,系列作品被砍的几率十分的高。”
网飞每季度砍掉的剧集非常的多,在他们统一的流水线标准下,作品需要达到一个数据红线才能获得续集,否则就算是这部作品再好,剧本再工整,最后一集挖了多大的坑,都有可能被网飞无情砍掉,并甩给观众一个“不续订”的声明。
其中最有名的,是布里特马灵的奇幻剧集《先见之明》,其剧集在全世界都拥有超多粉丝,在网飞宣布不再续订后,《先见之明》的粉丝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络和线下举行仪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就连大卫芬奇这种咖位的导演,一旦剧集数据不好,网飞也是照砍不误,毫无商议的可能。
所以其实在业内,并非制作更大众化题材的创作者们对网飞的情感十分复杂,网飞钱多,爆款多,会员订阅量多,作品有火的可能性,但其背后就是这随时可能让铺设几年的项目死在半路的可能。
还是那句话,黑兹尔给的承诺是很多创作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创作自由和足够的资金面前,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
而玛丽哈伦显然不是个会把自己的所有反应都一下摊开的人。所以,即便是黑兹尔给出如此的承诺,她也只是点点头,随后站起身和黑兹尔握手:“谢谢,我会回去考虑一下的。十分感谢你的信任。”
在她转身的刹那,黑兹尔叫住她,并把那本《美国精神病人》递给她:“我知道你已经读过了,但是或许你会想要一本精装的来收藏。”
玛丽接过书,书的封面是红色的,画着一位穿着黑色西装,带着金黄色领带的假面人,图画上这人面容木讷冰冷,两双眼睛的地方只有漆黑的空洞。
玛丽直直地看向画中人的眼睛里,回忆起了自己几年前看这本书的想法。
随后,她对黑兹尔道谢,收下了礼物,离开了这家餐厅。
黑兹尔目送她离开,留在了餐厅。
然后她掏出了手机,给男人发送信息:[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第161章 名声大噪60“怎么就没人长记性呢?……
[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雷吉看见这条短信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号码的备注上明明确确被他自己备注了黑兹尔考特的名字,并且以防是自己备注错误,雷吉还翻开了通话记录,找到了这个号码第一次打电话的时间——确实是那天。
黑兹尔大名鼎鼎考特要约自己这个岌岌无名的小演员一起吃饭。
雷吉的心在此刻狂跳起来。
扑通、扑通……
他只觉得气血上涌,热流从心脏发散慢慢往上爬,攀上了他的脖颈和耳朵,最后让他的脸变得滚烫。
[在哪?]
他回复。
他不知道黑兹尔会定在什么地方,是会为了躲避狗仔选在一个私人的隐蔽餐馆?还是毫不在意也不避讳的约他在好莱坞的普通餐厅,任由记者和路人拍摄他们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