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 分卷阅读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1 / 1)

。” 听到她赞。 梁乐乐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笑眯眯的道: “那当然啦,这可是蜜豆斋的点心呀!昨儿个我不是跟师傅一起给素素姑娘伴奏么,素素姑娘不光赏了钱,还给我们分了一碟子定胜糕哦。” 杨蔓娘听了有些感动。 楼里的点心,摆盘都很精致,一碟子定胜糕统共不会超过六块。 梁乐乐师傅手下还有另外一个徒弟。 所以,分下来一个人也不过才两块。 她正想说什么。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儿。 副管事常清年的声音随后而至: “人呢!快给清竹轩掌灯,客人就上来了!” 一般情况下,西楼二楼雅间,都是下午申时以后才上客的,不过也有例外,就是东楼和北楼的客人满了,也会移到这边儿,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休沐日或者过节的时候。 清竹轩是杨蔓娘管的雅间。 她没有时间耽搁,匆匆和梁乐乐说了两句道别,便麻利的带着灯烛匣子去给清竹轩里点灯。 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了玻璃制品,但价格比较贵,应用范围也有限,大多是制作成玻璃鹅、玻璃葡萄串儿,玻璃马,玻璃钗或者玻璃簪子这样的小件赏玩之物。 并没有用在窗户上,这个年代的窗户材质还是明纸和明瓦。 所以。 冬天不像夏天那样,可以随意的开窗户。 屋子里的光线,还是有些昏暗的。 所以在矾楼,冬日的白天依旧是要点燃灯烛的。 杨蔓娘刚刚点好灯烛。 客人便到了。 为首的客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身材矮胖,穿着一身儿赭红色圆领长袍,外面是一件墨狐皮裘衣。 腰间的腰带上镶着一块鸽子蛋大的翠玉。 另外两位,身形都很匀称,但穿着打扮也和这位不相上下,一个蓝色一个豆青色。 只看衣着,便知道都不是差银子的主儿。 不过。 杨蔓娘关注的不是对方身上的翠玉,而是豆青色衣裳的男子拿在手上的一份报纸。 为首的男子跟卢亚威点了菜之后。 便一边喝茶。 一边旁若无人的开始聊天。 “朱兄看了没有,邸报上说,最近应天府那边儿雪灾,不少房子都塌了,死了不少人啊!” 穿豆青色衣裳的男子喝了一口茶。 抖了抖手上的邸报道。 “怎么能不看呢,我老宅还在那边儿呢,我娘和我家大郎也在那边老宅住着照看生意,也不知道怎么样有没有事儿,我这两日写了信过去,也没有回,邸报上也没有什么新消息,实在是等的人心焦啊。” 矮胖男子点了点头,显得忧心忡忡。 “你也别太担心了,邸报的消息,是官驿站送的本来就慢,而且加上雪灾,驰道不通,消息就更慢了。还是看看各家小报吧,他们就是靠第一手消息吃饭,大都在应天府那边养了信鸽和信鹰,传递消息很快的。而且,雪灾这样的大事,一般只要邸报上登了,小报上都会跟进后续的。” “啊!那倒是啊!我怎么倒忘了小报了!” 姓朱的矮胖商人闻言,眼睛一亮。 瞥眼瞧见剪好烛花,正准备退出去的杨蔓娘。 叫住她吩咐道: “那小娘子,去买几份小报,各家的都来一份儿,剩下的给你当赏钱了!”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é?n?②??????5???????m?则?为????寨?佔?点 一边说着。 一边从随身的青色荷包里掏出了一把铜子儿,数也没数便递了过来。 杨蔓娘眼睛一亮。 去买报,这可是难得的赚外快的机会。 一般这样跑腿赚赏钱的差事,客人都是找小二或者帮闲的。 不过。 今儿个杨蔓娘算是赶上巧宗儿了。 她自然不会推辞。 笑吟吟的接过铜子儿,给副管事说一声。 便去一楼的更衣室穿上羊皮裘跑了出去。 矾楼门口便有卖报的小经纪,不过大多都是各家报房自己雇佣的,只卖单个报房或者两三家报房的小报。 若是想要凑齐十七家小报的报纸,还是要去潘楼南街的书坊。 杨蔓娘一路小跑去了潘楼南街最大的书房雅韵书斋。 花了三十四文钱买齐了十七份小报。 剩下了五文钱的跑腿儿钱。 又一路飞快的跑回来送给客人,继续上工。 因为今儿是是休沐日。 所以客人自然也多。 西楼二楼这边的雅间儿一直都在上客。 杨蔓娘也忙的脚步沾地,给各个雅间点烛台,剪灯花儿,保持烛台的干净,偶尔卢亚威忙不过来,还要帮忙传一下菜。 中途忙的连去茶水间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就连吃午饭都是和吕小娘换着去的。 不过忙归忙,她的眼睛也一点儿都不闲着。 一直盯着清竹轩几位客人的动静。 哦。 不。 准确的说。 是盯着清竹轩客人买的报纸。 她坚信,这三位客人离开的时候,一定不会把报纸带走的。 毕竟,这样卖出去的报纸,虽然在街面上回收十份也值一文钱,但是,这样的小钱,有钱人大约看不上的。 杨蔓娘倒是不打算回收,毕竟她不可能冒着偷盗的风险拿几张报纸回家。 她只是想在客人走后,看一看报纸上的内容。 毕竟。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虽然,她之前也在原主的记忆里,对各家的小报有一些的了解。 但是,既然打算在小报上连载小说。 自然要彻底摸清楚情况。 总不能两眼一抹黑,靠道听途说就去自荐吧。 那样的话,恐怕很难不被赶出来。 不过。 大约人的信念感太强。 便会心想事成。 清竹轩雅间的额几位客人,呆到酉时左右离开了。 而且。 离开的时候。 果然没有带走买的报纸。 杨蔓娘喜滋滋的拿起对方留下的报纸,开始一目十行。 第11章 这个年代的报纸,篇幅并不大,约莫就是四张A4纸的大小。 不像现代的报纸,横着宽竖着窄,折叠起来。 北宋的小报,基本都是竖着宽,横着窄,人们买了报都喜欢卷成画轴似的拿着。 而且,印刷也都是从右往左,竖着印刷的。 一则消息分成一个小块儿,并且有的还会配上简单的插图。 内容倒是和之前原身所知道的差不多,一部分是抄朝廷邸报上的时政内容,某地的祥瑞或者灾情,还有各级官员的任免、升迁、差除,以及官家的诏令和台谏,大臣们的奏议等时事之类的。 另外的,就都是市井之中的各种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