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 分卷阅读2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3(1 / 1)

“唔......我也要!” 不得不说,对于女子来说,可以让容貌永驻的驻颜丸的魅力是巨大的。所以相比于曾寿丹,小娘子们对于驻颜丸的热情更大。 小妹妹曹绵托着腮,也一脸憧憬的道: “我也是!我不贪心,也不求曾寿丹了!就给我一颗驻颜丸吃就好啦!人家不想变老!” “嘿嘿,别做梦啦!这里又不是升仙岛,驻颜丸咱们是不可能有啦!” “不过,相比于温宸,我更喜欢书里的蒋师姐和宁非卿,虽然是女子,却修炼有成,一点不比男人差啊!” 小娘子天然的崇拜酷酷的实力强大的姐姐,坐在对面的曹溪放下手里的筷子,一脸憧憬的道: “尤其是宁非卿,居然是一派掌门,而且你看她那么威严的自称本座,高高在上,多有........多有” 曹溪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心里的感觉。 如果杨蔓娘知道的话,一定会告诉她,那种感觉叫逼格,多有逼格! ...... 却说,相比于小娘子们对驻颜丸的在意,和对女掌门宁非卿的关注。 男人们则更在意宸的修炼资质,所以,当杨蔓娘在话本儿的最新章节里,公布了温宸的顶级修炼资质之后。 瞬间便在各大茶馆酒肆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爽快!太爽快了!” 醉仙居酒馆儿里,满脸虬髯的祝老三一脸得意,挥舞着蒲扇般的大手。 一拍身前的桌子,吐沫横飞的道: “果然不出我老朱所料,温宸果然是好灵根哪!五灵根!还有那个太虚剑体!看看,多牛气!那些掌门和峰主们都抢着收徒哩!” 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是一点儿也不妨碍众人理解太虚剑体的牛逼,毕竟,要是不牛逼的话,这么多峰主和掌门至于这么震惊嘛! 所以,祝老三的话一出,酒馆里的众人都纷纷高声附和起来。 “可不么!哈哈!那些人原本还忽略咱们温宸,想去捧那个苏济北的臭脚,现在怎么样!傻眼了吧!有眼不识金镶玉!” “哎呀!可不么!我早就觉得温宸的资质肯定了不得的,他可是咱们大宋过去的小郎君,怎么可能比不上那些岛国人!” “可不是!过瘾!爽快!看那些人震惊傻眼的样子,实在是太过瘾,太痛快了!这么好的修炼资质,当浮一大白啊!” “对对对!当浮一大白!干!千岁!” “千岁千岁!” 不得不说,杨蔓娘给温宸的顶级资质设定,以及各大峰主掌门抢着收徒的描写,让带入温宸的大宋男读者们浑身酥脆,爽麻了! 古今中外,没有男人能拒绝这种顶级资质,还被大佬抢着收徒的直白爽点,众人酣畅淋漓,不由的纷纷举杯庆祝起来,仿佛自己也和温宸一般被大佬抢着收徒。 “不过,这么多人都要抢着收他,温宸最后会拜谁为师啊?” 喝罢酒后,靠窗一个穿蓝色锦袍的青年一脸好奇的道。 “当然是选宁非卿,她可是掌门哪!本事肯定厉害!而且又长得好看!” 祝老三想了想,哈哈一笑道。 “我看选那个驼背老者才好,他可是有曾寿丹哪!吃了能长命百岁啊!” “不行!温宸是那个什么太虚剑体,他应该选顾风,顾风可是是灵剑宗的掌门,肯定更擅长剑法,他功法肯定更适合温宸的!” “我倒是觉得加入那个天岚峰不错,那个红衣妇人不是说了么,天岚峰的蓝师伯在整个蓝海都很厉害么,加入天岚峰才不受人欺负!” “不行!我觉得......” 众人对于话本儿内容早就反复研读,烂熟于心,此刻聊起来自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刚刚一团和气的酒馆,转眼又吵成一团儿。 “呔!” 满脸虬髯的祝老三喝了一大碗温酒,蒲扇般的大手把朱雀门小报抖的哗哗响,语气不耐烦的道: “你们又不是墨瑾公子肚里的蛔虫,怎知她会让温宸拜谁为师!” “哎!也是!可恨这一章就偏偏这么短!卡在这里吊人胃口!” “就是!写到拜师这么关键的地方就断了!可太他娘的让人难受了!” “墨瑾.......额,朱雀门小报太不是东西了!” “好想看新章节啊!” 第106章 今儿是腊月二十三, 小年。 在大宋,小年也叫交年节,所取的意思是立春前后, 年节之交。 是灶王爷上天跟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 所以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汴京几乎每家灶间都设有司命菩萨灶王爷的神位, 供奉糖瓜, 让灶王爷吃了甜甜嘴儿,上天后在玉帝面前为自家多多美言,祈求来年丰衣足食。 入乡随俗, 杨蔓娘家自然也不例外。 一大早起来,伴随着巷子里噼里啪啦放爆竹的声音,孙伯和孙婶就已经开始除尘, 将前后院儿都打扫的焕然一新, 又现包了小年必吃的饺子。老二杨世林贴好窗花和对联,在灶台上摆了糖瓜、灶团儿、麻糖这些供品。 杨蔓娘起床也没有写稿子, 而是和放了年假的老三杨盼娘一道,将书房也打扫了一遍,又给幽影和白绾绾洗了澡, 一家人祭了灶王爷之后, 吃了饺子,孙伯夫妻去大相国寺还愿,杨蔓娘便换上新衣裳,和老二老三一道赶着牛车去逛街, 顺便置办年货。 不像现代, 年都是二十九三十才开始,很多公司都二十八二十九才放假,在大宋, 人们的生活节奏慢,对于每一个节日都非常的重视和投入,所以,从二十三小年便开始过年了。 牛车才刚上了御街,便感觉到了浓浓的过年气氛。两边的铺子也都贴上了春联,换上了各色漂亮的彩色灯笼,卖撒佛花的,卖韭黄生菜的、卖兰芽的胡桃,和泽州饧的,还有那小摊贩卖剪纸窗花的,卖糖瓜果子的,还有唱戏杂耍的,赶着马车牛车置办年货的,去裁缝铺子里做过年新衣裳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杨盼娘是个闲不住的,坐在牛车上不时地掀开帘子往外瞧,瞧见新鲜有趣的,便忍不住高声起来。 “大姐,你瞧,那边打野呵的小戏幡子上挂的是十七郎,是在唱你的戏啊!” 宋朝的曲艺和娱乐业非常发达,所以也催生出了卖艺人的等级,水平最高的自然是在皇宫里,其次闯出一些名头的便是在瓦子勾栏这样的固定场所里卖艺的,再次一等便是在茶馆酒肆里唱曲儿的,那些水平再次一等,技艺逊色的便只能在空地或者广场上流动作场卖艺,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刮风下雨就得收摊儿,所以,这一类人被民间戏称为“打野呵”和“雨来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