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养孩子,打理内宅,哈哈!这写的可太有趣了!” 一旁前来做客的小娘子曹溪,闻言也嘿嘿一笑,赞同的道。 作为墨瑾公子的好朋友兼老迷妹,曹溪虽然早早的在杨蔓娘家看了存稿,但是新章节正式刊登了,她还是忍不住跑去买上一份,看罢再出门和其他人一起讨论,感受双份的快乐。 最近的她特别热衷于出门做客,尤其是看着其他小娘子看了墨瑾公子的话本儿,一脸佩服惊讶的表情,就暗搓搓的暗爽和与有荣焉。 嘿嘿,你们都不知道吧? 我可是认识墨瑾公子哩!她可是我的好朋友哪! “哎呀!当真是离奇呢!看了墨瑾公子写的,我倒是想去这个女子为尊的世界看看哩!” “哈哈,去干嘛?不会是想三夫四侍吧?” “哎呀呀!真是讨厌!怎么说这么羞人的话!你这死小娘一天尽混说,看我今儿不撕你的嘴!” “嘿嘿,好姐姐,就饶了我这一宗儿吧!我真的......真的再也不敢啦!其实我也想去哪!” “哼!算你识相!” “哎!说实话!其实,我原本还在为小狐狸去了异界,会失去灵根而难过呢。可是,后来那个奶爹鱼大壮一出来,我咋就忍不住笑了呢!” “啊啊啊!我也是!” “哈哈!确实!鱼大壮太好笑了!他那人高马大的样子,还带着金钗,说话还泫然欲泣,还居然是府里的奶爹!” “墨瑾公子实在是太促狭了,害得我这几日,瞧见我家带着金钗的奶娘就想笑!” “我也是!不光笑,还差点儿嘴瓢了叫成奶爹!” “哈哈哈!” 第131章 汴京的夏天, 绿树成荫,阳光明媚。 一大清早起来,后院儿廊下的牵牛花便早早的开了。粉的, 紫的, 白的, 一簇簇顺着窗棂, 开的生机勃勃,仿佛一个个鲜艳的小喇叭。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已经开始辛勤的采蜜了。 鸡贼的白绾绾团成一个雪白的线团儿, 暗搓搓的躲在碧绿的藤曼下假寐,偶尔一个虎扑,惊的花丛中的蝴蝶花容失色, 四散奔逃。 俗话说,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 春天,夏天, 秋天的时候,人总是很难早起。 杨蔓娘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辰时, 睁开眼睛, 在凉席上顾涌了一会子,才打了个哈欠,换上清凉的碧绿纱衣起床。 趿拉着特地在瓦子里买的草鞋,推开侧间的窗户, 呼吸着夏日清新的晨风, 悠哉游哉的伸了个懒腰。 网?址?f?a?b?u?页?ⅰ??????????n?2???Ⅱ?5?﹒???o?? “喵呜~” 调皮捣蛋的白绾绾见到主人,眼珠儿一转,抖了抖身上的花瓣儿。 便一个纵身, 轻盈的跃上了窗台。 “早啊!大娘子起来了!” 窗外,正在拿着葫芦水瓢浇花的孙婶笑眯眯的道。 她是个爱花之人,也是个勤快之人。自从住进来,每日总是早早的起来,将院子里的花草打理的整整齐齐,让人心情愉悦。 “孙婶儿早!” 杨蔓娘撸了撸白绾绾的脑袋,喂了她一条玫瑰小鱼干儿。 扇着手里的竹骨团扇,慢悠悠的踱到前院穿堂,从放果子的木柜子里拿了一块冰浸的林檎。 咬了一口,脆生生凉丝丝的感觉顿时充斥了口腔。 “大姐!你起的可真晚哟!今儿是什么日子忘啦?” 穿堂里,幽影正一脸惬意的摇着尾巴,在墙边儿啃着和自己脑袋一般大的骨头棒子。八仙桌前,放假回家的老三杨盼娘,穿着粉色纱衣,正坐在竹凳子是上喝着冰糖绿豆粥,见她过来,放下手中白瓷调羹笑嘻嘻的道。 “自然记得呀!今儿是新科进士金明池捉婿的日子嘛!” 天气热,本也没什么胃口,杨蔓娘舀了冰糖绿豆粥,随便喝了一口便放下了。 摇了摇手中的扇子,挑眉调侃了自家妹妹一句: “催的这么紧,莫非急着去榜下捉婿么?” “大姐~你真讨厌!” 杨盼娘虽然一直都性子大大咧咧的,还是被打趣的满脸通红,顿时朝食也不吃了,放下手里的调羹。 跺着脚忿忿的道: “哼!还是做人姐姐的呢,也没个正形,不理你了!” “哈哈! 不逗你了!放心吧!老三,不会耽搁的。” 见妹妹急了,杨蔓娘嘿嘿一笑,连忙安抚道: “我昨儿就跟孙伯说好了!快回屋换衣裳,吃罢咱们就坐车去金明池看捉婿咯!” 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自绿衣郎。 所谓绿衣郎,在大宋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榜下捉婿,在大宋是非常流行的,甚至很多青年进士的婚姻,都是如此促成的。比如曹溪之前闲聊的时候,就说起过她的一位堂姑父,当年就是被祖父和叔叔们带着家中壮丁,亲自去捉婿来的两榜进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在大宋朝廷的高官中,科举出身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就拿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就占据了九成以上。所以,时下人把科考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个年代,考中进士就跟现代人考上清北一样。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新科进士被疯抢,每年新科进士在金明池赴宴的路上,都会被官宦人家捉婿。不光那些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会趁这个机会为自家适龄的女儿物色东床快婿。就连官家也不能免俗,也会从中给自家女儿遴选驸马。 所以,每年到了琼林宴这一日,便有无数人去金明池看热闹。 杨蔓娘姐妹俩坐着马车,一路赶到金明池的时候,琼林宴还没有结束。但是,棂星门入口两旁的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挤满了各色的男女老少,有本地的,也有外乡的。将本来宽阔的道路,挤的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车道。 不时的,还能听见周围人大声的说着八卦。 见多识广的汴京人,毫不吝啬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给外乡人说起今年新科进士的八卦,甭管是真是假,反正从其外貌穿着,到家乡,到名次,说的头头是道。 还有那心思活络的卖香引子的小贩,早早的占了位子,在路边儿撑开一把遮荫的大青布伞,伞下摆着方桌长凳叫卖。 “卖解暑的南京金桃、水木瓜、冰镇紫苏香引子嘞!” “客官!凉丝丝的黄冷团子!细料馉饳儿,鸡头穰哩!” “冰雪凉水荔枝膏!酸甜可口凉丝丝嘞!” 天儿热,一直站在就太遭罪了。杨蔓娘索性拉着妹妹,坐在香引子摊儿上,花了几文钱,买了一碗冰雪凉水荔枝膏,和一碗黄冷团子。 一边吃着听八卦,一边等着。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穿越人,她自然想瞻仰一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