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国寺共三百零八阶台阶,拾级而上,可闻钟鼓悠扬,梵音袅袅,是让人心灵渐趋宁静的氛围——如果白若松没有吭哧吭哧上台阶上得像一只喘不上气来的斗牛犬的话。
“白大人,你还好吧?”徐彣停下步子来等白若松,面带担忧,看着像是怕白若松还没登上大兴国寺,就当场暴毙在台阶上,提议道,“要不我背你上去?”
她虽然也是个文人,但体质比白若松好上太多,而且平日里显然是有所锻炼,虽然呼吸也有些重,但面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背个人上山不成问题。
白若松以一个屈腰的姿势,双臂打直撑在自己的膝盖上,闻言控制着脊椎将沉重的头颅抬起,目光复杂地看着徐彣。
“怎么了?”徐彣笑道,“做甚么这么看着我?”
“我在想,我是不是会成为头一个被刑部侍郎背上山的刑部司郎中。”她道。
徐彣的笑意僵住了。
尽管只有很短暂的一瞬的僵硬,很快就恢复如常,但白若松还是敏锐地发觉了。
“你这话说的。”徐彣神色温和,并且顺着白若松的意思称起了“你我”,“你千里迢迢去陇州剿匪,帮了我许多,我也不是那种不知恩图报的人。”
白若松想说,这件事你不是报过了么,就在我被诬陷谋逆的时候,你在太女面前为我作了证。
可压在下颚的舌尖动了一下,却又默默把话语收了回去。
就像佘武同她交好,是因为她喜欢长的好看的人,而她对闵仟闻有好感,是因为知道二人是拥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徐彣也没有任何理由就对她产生莫名的,超过限度的示好。
难道是因为她仍然以为自己同她一样,是女帝麾下的人?
白若松不敢确定,便决心在确定之前假装什么也没发现一般,维持如今表面的客气。
“大人到底比我官高一级。”白若松找了个合适的理由拒绝道,“万一教御史台的老古董知晓了,弹劾到圣人那里就不好了。”
一旁的差役见状自荐道:“要不下官来背郎中大人吧,反正下官是习武之人,有的是一把子力气。”
白若松相信她说的是真的,毕竟才走了一半的台阶,这位差役就已经停下来三四次等她和徐彣赶上了。
她又抬头看了一眼还有一半没走的阶梯,妥协道:“那就辛苦你了。”
三人至寺门,但见山门巍峨,气势恢宏,其上悬一巨匾,书“大兴国寺”四字,笔力遒劲,金光闪闪,彰显着古刹的庄严与辉煌。
一位着浅绯色官服,腰系十銙金带,脚踩六合靴的中年女人站在寺门口,有些焦躁地左右踱步。
见有人从台阶口上来,她立即目露喜色,疾步迎了上来,几乎是以一个痛哭流涕的姿态抓住徐彣的手:“徐大人,您可来了,清平县主的人来要人了啊,我快顶不住了!”
白若松知道清平县主在封地,没有入京,而且路途遥远,一时之间也没法赶到玉京,所以女人口中所说的“清平县主的人”,大概率是清平县主不放心独自上玉京的嫡女而安排在她身边的某位心腹。
左谏议大夫是位高权重,可清平县主也不差。
他身为男子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可仅靠一个封号和承袭自靖亲王的血脉,就足够让人忌惮了。
换句话说只要这江山没有改名换姓,还是姓姒,清平县主就永远拥有高一等的权力。
徐彣努力想抽回自己的手臂,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无奈道:“寺正大人,您冷静一点,清平县主并不是一位蛮不讲理的人,只要我们好好解释,是不会被迁怒的。”
大理寺寺正点头称“是”,用自己的袖子抹了抹眼角不存在的眼泪,一抬眼,看见白若松,尴尬地愣了一下。
白若松看清她的脸,深感有趣地笑了起来,因为这位大理寺寺正正是三堂会审的时候,对她一口一个“罪臣”,想要把谋逆的罪名结结实实安到她身上的那位。
“寺正大人。”白若松主动打了一声招呼,“真巧啊。”
大理寺寺正汗都快下来了。
她与何同光私交好人尽皆知,何同光入狱之后,她因为那件案子的事情被御史台弹劾了好几次也就罢了,毕竟在朝堂上混的,哪个没被御史台那群老疯子找过麻烦,可连大理寺少卿也过来朝她发了一通火,直言:“你位子做腻了有的是人顶上!”
救命,大理寺寺正答应帮忙的时候,那何同光说得明明白白,白若松不过是一个因为得罪了圣人,被下放到刑部司做主事的芝麻小官,翻不起浪来。她哪里知道这个芝麻小官不但有翰林院的人帮忙作证,还能得太女和云麾大将军亲自来给她撑腰啊!
现在好了,大理寺和刑部的职责有重叠的部分,两边的人都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一起办案尴尬了吧,何况对方还是连升两级的圣人面前的大红人。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