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在七十年代搞建设 > 第16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64章(2 / 2)

不远后还有几个小山坡,做好蚊虫防护的话,大点的孩子也能跑跑跳跳。

除了我妈还有燕燕外,还会找几个可靠的、有一定医护能力的女人来带孩子。”

她掏出写好的申请书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老钳工老张走进休息室,往地上啐了口痰:“女娃子家家的,能懂啥?带孩子可不是过家家,出了事谁担得起责任?谁会放心把孩子交到私人手上!”

屠洋洋还没开口,角落里的陈大姐突然站了起来:“张师傅,您这话不对!我们女人带孩子怎么就不行?

我们天天守着孩子,难道不比你们更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洋洋,我支持你!我家那口子上夜班,我白天带孩子根本没法好好干活,晚上休息不好还影响加工精度。

要是真有个育婴园,我也能像你们一样,在车间里堂堂正正做工!再叫加班我也不含糊,争取先进标兵!”

然而,申请开办育婴园的消息传开后,嫉妒的暗流在厂区悄然涌动。

特别是屠洋洋一向是拔尖的,这回居然连带孩子的事也想插手,不说她能干,只说她狂的想上天!

刘家在厂里大多是普通工人,如今竟想办育婴园,这让不少人心里犯了酸。

二车间的周会计在食堂打饭时故意高声说:“自己是技术员从来没带过娃,还想办育婴园?让叔叔顶自己媳妇的班,又把婆婆妯娌推出来干活,指不定是想借着公家的场地给自己捞好处!”

这话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整个家属院。

还有人匿名给工会写信告状,说屠洋洋她们私心重,办育婴园是为了给自家亲戚谋便利。

工会老周再次把屠洋洋叫到办公室,脸色凝重:“洋洋,不是我不信你,可现在反映问题的人太多,说你们动机不纯。这申请......怕是得再缓缓。”

回到家,屠洋洋刚把事情告诉秦幺妹和孙燕燕。

秦幺妹就把老花镜往头顶一推,眼神锐利:“怕什么?当年我一个人带着你们几个,再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咱们办育婴园,是为了所有孩子,也是为了咱们女人能抬起头!

我没文化,没技术,但我帮她们把孩子带好,解决女工们的后顾之忧,她们有自己的时间空间,更好得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

不用害怕有些歪心思的人胡说八道。”

她道,“又不会逼着人把孩子一定得送到我们这里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孙燕燕攥紧拳头,她想起在砖厂那些日子,孩子生病都没办法好好照顾,“我明天就去挨家挨户找家长签字,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决心!”

有孙燕燕四处寻摸,屠洋洋再找几回厂长跟副主任等厂领导。

过了半个多月,允许开办及使用场地的文书盖上了红章。

工会老周批的工具房在厂区最角落。原来修筑里填放材料工具的地方,后来机械厂扩大,这初始的房子便渐渐被淘汰了。

铁皮门被锈迹啃噬得斑斑驳驳,推开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地面坑洼不平,散落着发黑的棉线团和沾着机油的棉纱,墙角堆着缺了轮子的手推车,一些乱七八槽的木料烂砖。

横梁上垂落的蜘蛛网裹着死去的飞蛾。霉味混着铁锈味在狭小空间里发酵,墙壁上还留着历年标语撕下后的斑驳痕迹,“抓革命促生产”的残字在剥落的墙皮间若隐若现。

改造工作在寒风中展开。

刘健国带着孙彬彬用借来的板车拉来黄土,掺着碎麦秸反复踩踏,和成泥浆修补地面。

秦幺妹举着竹竿,裹着破布蘸着石灰水,把霉斑遍布的墙面刷得雪白。

孙燕燕把从供销社赊来的碎花布裁成帘子,遮住破碎的窗玻璃。屠洋洋趁着午休时间,用废铁皮焊了个简易的尿布消毒箱,又带着自愿来当小工的学徒工们,把废弃的包装箱拆开,爆晒后涂上桐油,加喷涂一层系统出品防虫害安全无害喷雾,钉成一排带栏杆的小床。

工具房改造的暖阳育婴园于1978年新春正式开张,营业时段从清晨6点到傍晚7点,以契合厂里职工们早晚三班倒的工作时间。

收费标准定得极为亲民,毕竟大家都是挣着微薄工资的工人。为了减轻工人家庭负担,秦幺妹和屠洋洋几人反复核算成本后,定下每月15元的保育费,包含孩子一天的吃喝拉撒、日常照料。

这价格,比请个邻里帮忙照看孩子还划算,消息一传开,厂里双职工家庭纷纷心动。

第177章

开园那日,天空飘着细雪。

原本阴暗潮湿的空间焕然一新:雪白的墙壁上贴着用彩纸拼贴的太阳和花朵,用旧轮胎改造的小秋千挂在房梁下轻轻摇晃。

角落里的尿布消毒箱冒着腾腾热气,而里面二十个小床整齐排列,每个床头都挂着孩子们的名字牌——那是屠洋洋用边角料刻的。

本来只招收十五名孩子,仿真保姆机械人江娜跟许青加入后,先增加五名,如果大家觉得游刃有余,再增加托育人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