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听此眉头就没舒展过,虽为后朝之事,但却让人恼火。
王翦已经被气的头顶发晕,大宋这都是什么皇帝,对敌人仁义如此?
如何,敌国是亲儿子???
就是亲儿子,也得诛之呀!
“何为养虎为患,此乃养虎为患。”嬴政对他的儿子们道,这也是为何秦以法家思想为主。
公子扶苏若有所思,这与夫子教于他的不一样。
只能说人心险恶,但不能因此就不信人心。
看秦朝臣子,尽是忠良,为君之,忌猜疑。
【到了宋仁宗赵祯,西夏李元昊打算称帝,但还有顾虑。
但一件事却彻底打消了西夏李元昊的顾虑。
嵬名山遇是李元昊叔叔,他见李元昊残暴,怕有朝一日自己性命不保,于是带着全家老小来投靠大宋。
边境的官员慌了,不知该如何,若是处置不好怕不是要引起战争。
众人皆知他们官家爱好和平,不喜战争。
思来想去,边境官员竟然把嵬名山遇捆绑着又送回西夏,嵬名山遇绝望。】
【李元昊还担心嵬名山遇一旦投宋,那西夏机密均被大宋得知,于是李元昊惶恐不安,但万万没想到大怂官员竟然把人送回来了。
长时间的重文轻武以及宋朝的冗官现状,导致很多官员不作为,正是这种不作为给大宋埋下大祸。
如此,李元昊对大宋再无忌惮,他处死了嵬名山遇,杀鸡儆猴,随后直接称帝!】
赵匡胤重重拍了桌子,直接把桌子拍断,“宣太医。”
【李元昊还特意上表宋仁宗自己称帝了。
但宋仁宗却没立马做出反应,他得先和臣子讨论讨论该如何。
直到半年后才做出反应,一,废李元昊的大宋官职,二,经济封锁西夏,三悬赏李元昊人头。
但,并未打算出军。】
【李元昊主动出击,宋夏战争爆发,长达三年。
因常年的重文轻武,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宋朝三战三败。
宋仁宗的心态明显打崩了,把指挥的官员全部贬官宋军士气大衰,宋朝财政吃紧。
西夏也没好到哪去,常年征战,西夏民不聊生,又遇天灾。
倘若宋仁宗再坚持一下,虽打不过西夏,也能拖死西夏。】
“打不过,拖死你?”赵德芳被气笑了,怪不得神迹说他们是大怂,是真怂呀。
赵匡美也没了开玩笑的心思,“侄子,你累了,我来打。”
赵恒和赵光义看向赵匡美,是宋仁宗,关他们什么事!
【历庆三年,西夏求和,对西夏忌惮的宋仁宗答应议和。
宋仁宗的底线,是要称臣不打仗就行,保留皇帝名字号也可以,不就是个名号么……
但手下议和的官员庞籍还是有底线的,称臣还留帝名,算什么!
西夏官员又提出,不称帝可以,那你得两国议和书里的西夏国号改为“吾祖”
没错,我叫你爸爸,你喊我祖宗!】
*
明殿。
“皇爷爷,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朱瞻基气的不行,“太爷爷呢,直接灭了他们!”
之前朱叫门那个败家子,好歹后面有接盘的朱祁钰。
杨广那个败家子就作了十四年,隋就灭了。
可这宋朝,就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一下一下的气死人啊啊啊!!!
朱高炽算了算,那时候太祖还没出生呢……
【朱棣】:真是仁君。
看朱棣发言,乐瑶想起来一个事。
【插一句,明朝也有庙号为仁的帝王,朱高炽明仁宗】
朱高炽!!!
“爹,下个败家子,不会是你吧?”朱瞻基眼睛瞪大,朱高炽被噎的一个字说不出来。
朱瞻基小手拍拍自己,“没事,儿子给您兜底,我肯定不怂!”
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