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0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05节(1 / 2)

(' 显然,李世民不是一个会开导的父亲,他的关心就是再派一个谏臣到李承乾身边,监督他不要因为这一点小事而松懈自己。】

乐瑶放出动画,一个孩子一瘸一拐的走着,后面的皇帝小人头上几个大字,“一点小事。”

“朕不会因此而轻视承乾。”李世民道。

此话以弹幕的形式发到直播间。

乐瑶叹了一口气,李世民是不会,但是李承乾自己呢?

【李世民不会轻视李承乾,可李承乾自己呢?他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挫折么,别忘了,他不过还是个孩子。

可能唐太宗李世民经历的太多,毕竟当年征战沙场,脑袋别在裤腰带打天下,抗挫能力自然要比太子李承乾好很多。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若当年的意气风发的秦王忽然坠马,成了残废,还能有日后的指点江山么?】

神迹的质问让李世民沉默了。

【足疾是一个大的打击,若有家人安慰,李承乾说不定也能渡过心里这倒坎,偏偏长孙皇后去世。

那年李承乾不过十七岁,如此打击他如何承受的来,心里的唯一港湾没了。

娘亲没了,而跛足的他甚至追不上长孙皇后出殡的队伍。

双重打击下,太子李承乾渐渐开始走偏。】

长孙皇后满眼心疼的看向李承乾,因为李承乾太懂事,长孙皇后对李承乾一直很放心。

她都快忘了,他也只是个孩子。

虽然事情都没发生,但是神迹说的每句话都直击李承乾心口窝,特别是那一句,甚至追不上娘亲的出殡队伍。

李承乾的情绪一下崩了,就他这样的人凭什么做太子,凭什么为人子?!

“阿娘。”李承乾整个人在颤抖,长孙皇后上去抱住李承乾,“阿娘还在,阿娘在。”

李承乾扑在长孙皇后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站在一旁的李世民不知该如何,他抬手想拍拍李承乾的肩膀,但手始终没落下。

他从小就对李承乾严苛要求,从未柔情过,如今…竟是不会。

【除了足疾加上长孙皇后去世的打击,还有一件事,方才咱们不是盘点了李世民安排在李承乾身边的大臣。

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几人的特点?

没错,这几位大臣都是直言不讳的臣子,不否认,这几位大臣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都是有大才之人。

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心智不成熟的太子,而不是身经百战的唐太宗李世民。】

几位被点名的大臣被神迹说的一头雾水,他们的职责不就是把太子李承乾辅佐成陛下那样的名君么?

【咱们举几个历史,看看李承乾是如何被劝谏的。

比如有一次,李承乾和身边一太监玩乐,于志宁立马劝谏,并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一个严重的程度。

竟然与官宦如此亲近,这和秦朝的昏君秦二代有什么区别?!】

*

秦。

如往常一样,秦始皇嬴政正在认真听神迹。

才神迹说了那么多,最让嬴政关注是古代为何孩童多夭折。

在古代,人口是一个王朝的基石。

有人,才能打仗,有人才能发展经济,人口是硬实力。

可一个败家的秦二世让秦始皇嬴政猛然抬头。

前面听过太多败家皇帝,能让后朝说出败家二字,约等同于昏君。

秦始皇看向扶苏,嬴政虽没立太子,但是身为皇长子的扶苏等同于继承者。

只见扶苏脸色苍白,败家二字直击他心口,难道自己日后会成为大宋昏君那样的昏君?!

【还有一次,李承乾不过建造一个不怎么奢华的宅子,于志宁再次上谏,他如此行径立马又被无限放大,上升到了大兴土木,堪比隋炀帝杨广。】

【除了于志宁,李承乾身边其他辅臣也都是刀刀扎人心。

像太子太傅张玄素,更是时时刻刻进谏,言语之急真是恨不得李承乾当场改正,半点错误不得有。

张玄素进谏到什么地步呢,进谏到李承乾都派人要打死他。】

听此,赵匡胤点了点头,之前他体会不了,如今经历过他三弟的磨炼,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刀刀扎心。

好在自己经历过大风大浪,能挺的过去,最多喝几副药就好。

但李承乾这样啥都没经历过的小儿,怕是遭不住。

作为后朝,赵匡胤自然知道前朝废太子李承乾的事,只不过赵匡胤从来没想到李承乾为何会废。

最多感叹一句,千古明君李世民生了个败家子。

“唉。”赵匡胤叹了一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