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5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53节(1 / 2)

(' 如此是借鉴了汉文帝和唐朝皇帝的治国理念。

【没错,虽然结果不同,但的确有些相似,咱们来对比看看。

明太宗朱棣五次北伐,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

明太宗朱棣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杨广的隋唐大运河。

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明太宗朱棣和隋炀帝杨广的“功绩”真出奇的相似。

听神迹将自己与那昏君相比,朱棣的气场瞬间阴沉下来。

“不是吧,我爹是第二个隋炀帝??”朱高煦脱口而出。

随即是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齐刷刷的叹气。

这嘴,能不要就别要了。

“二哥,你还不如当个哑巴。”朱高燧真心道。

第140章

【虽然两人功绩看起来相似, 但是结果却天差地别。

明太宗朱棣的五次征北大获全胜,隋炀帝杨广的三征高句丽皆惨败。

明太宗朱棣的迁都开启了第一个天子守国门,隋炀帝杨广的迁都没延续国祚。

明太宗朱棣的京杭大运河如今还在沿用,隋炀帝杨广的大运河后期堵了

同样的折腾, 大明王朝的经济仍旧没有崩溃, 人口还在有条不紊的增长。

隋炀帝杨广则是把大隋的家底给折腾没了, 以至于二世而亡。】

听着神迹的对比总结, 真让人不由感叹。

*

“哥,你说隋炀帝明明开头都对, 怎么结果完全不一样。”赵匡美感叹,“不过着实没想明朝皇帝竟然能把事情都做成了。”

【永乐盛世的开创,除了明太宗朱棣本人的确有战略目光的原因外,太子朱高炽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前方冲锋固然重要,但是后方支持也相当重要。

若给明太宗监国的是汉王朱高煦, 明太宗朱棣怕是打仗都打不安心。】

朱高煦???

“不是, 大哥干什么事了?”朱高煦想不出朱高炽干了什么, 神迹有啥好夸的。

【朱高煦】:我大哥干啥了?他不就只会顺从么?

“二哥, 你连顺从都不会。”朱高燧紧跟着道,“你只会造咱爹的反。”

朱高瞪朱高燧, 心道, 你小子是欠打了!自己不敢打太子, 还不敢打你么!

朱高燧看出他哥朱高煦的想法, 赶紧又捂住了嘴, 他不说总行了吧。

【有些功绩虽罗列不出,但却不能忽略。

明史上有这么一句话, “成祖乘舆,岁出北征, 东宫监国,朝无废事。”1

评价虽然简短,但却是对太子朱高炽监国的高度肯定。】

朱高炽听着后世史册对自己的评价,无半分骄傲,他只做了他应该做的而已。

朱高燧再次佩服起他家大哥,自己之前怎么没看出他家大哥如此厉害。

乐瑶放出小动画,卡通的朱棣站在最前面,他身后还站了一个人,不过被卡通朱棣给挡住了。

但是从体型看,后面的卡通小人应该是胖胖的朱高炽。

【咱们具体分析分析明太宗朱棣交给朱高炽是怎样的后勤任务。

任务一,北征后勤。

明太宗朱棣五次北伐,战争背后需要强大的后勤补给,例如粮草、武器。

像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就完美胜任了后勤队长一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会关注于冲锋的将领手中帅气的长枪,却很少有人关心长枪是谁递上的。

而在永乐年间,朱高炽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他在全国扩建粮仓,为明太宗北伐提供强大的后援补给。

结果自不必说,太子朱高炽再守城这一方面确实不错。】

作为冲锋陷阵的将军,朱高煦自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不过他只管跟后勤部队要粮草,从来不管粮草怎么来的。

原来,粮草的事归他大哥管?

【任务二,安抚民心。

明太宗朱棣的丰功伟绩虽然名留史册,单拿出一项来都是大工程,可越是大的工程就学容易劳民伤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