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13节(1 / 2)

(' 第二场斗争中,算是太子李隆基败。】

阿斗想不明白,明明唐睿宗李旦都向着太子李隆基,为何太子李隆基还如此委屈齐全,好不容易以损失自己亲信为代价把太平公主送出长安,竟然又亲自求太平公主回来。

他这是要干什么???阿斗不明白了。

【皇子李治】:唐睿宗李旦是不是做了什么?

李治觉的事情没那么简单,肯定是唐睿宗李旦做了什么事,李旦之前那么扶持太平公主打压太子,怎可能轻易的放弃太平公主这股势力。

乐瑶正要把话题拐向唐睿宗李旦,不想自家粉丝就提出问题来了,这种默契让乐瑶特别舒服,仿佛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般。

【咱们从别的历史文献来分析分析唐睿宗李旦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按照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唐睿宗李旦在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间反复横跳,虽然他肯定了太子李隆基的皇储之位,但并没有放弃自家妹妹。

咱们先来看看唐睿宗李旦的妥协,他将太平公主外放蒲州而不是东都洛阳,东都洛阳距离长安有八百多里,而蒲州距离长安有三百多里。

若是按照距离来说,蒲州虽然很近,但是离长安更近的地方比比皆是,为何偏偏是蒲州呢?是唐睿宗李旦随意为之么?】

*

武周

听到太平去的地方是蒲州,武则天已然知道为何李隆基要请太平回朝。

武则天再次看向李旦,谁说他这个儿子软弱无能。

李显不知蒲州这地方有什么特殊的,为何值得神迹单独讨论?

李显满脸茫然,不是装的茫然。

要不然历史上的武则天选李显登基,他远离政治中心真的太久了,有些东西一旦放下,再拾起来可就难了。

【蒲州的安邑、解县两池,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产盐区。

根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光是这两个地方““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2”。

古代盐有多重要咱不就多说了,太平公主控制了蒲州的盐政也就控制了长安的食盐。

且在《册府元龟》卷四八三邦计部总序中又有记载,“睿宗景云二年,以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

除了蒲州的盐池,关内是第二个重要的盐池,而太平公主已经控制了蒲州,若蒲州的刺史在去担任关内的盐池使,那么整个盐政便掌握在太平公主手中。

从这些资料看,太子李隆基请太平公主回朝,不是怂了而是被逼无奈。

所以,大家觉的此时的唐睿宗李旦到底是站在太子李隆基一方,还是太平公主一方呢?】

*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倒是我低估了唐睿宗李旦。”赵匡美感叹道,这些资料目前他没收集到。

所以虽然是后朝之人,方才神迹说的那些事,赵匡美他们也是第一次听。

“他当真很会平衡双方势力,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赵匡美重新审视唐睿宗李旦,这些计谋可不是草包皇帝能想出来的。

*

“扶苏,你说说唐睿宗的平衡之术如何。”秦始皇嬴政让扶苏评论下李旦。

“唐睿宗李旦的平衡之术再厉害,始终有个致命的弊端,他手中无自己的势力,一旦双方势力偏横,唐睿宗李旦根本无反击之力。”公子扶苏一针见血,他觉的大唐必定还会有政变。

【随着太平公主回到长安,她和太子李隆基又展开了新一轮斗争。

当然,唐睿宗李旦也不免参与其中。

根据《太上皇(睿宗李旦)实录》记载,太极元年(712)正月,唐睿宗李旦曾让李隆基送金山公主往并州,要知道当下形式,若李隆基一旦远离了政治中心,后果可想而知。】

听到这,李旦的脸色再次变的很难看,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竟然要费了太子李隆基。

若太子一旦被废,那么大唐怕是又要重蹈覆辙,再次陷入混乱当中。

“怎就如此糊涂!”李旦自己骂自己,自己果真不是当皇帝的料!

【若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太平公主借《汉书五行志》的说法,慧星出西方乃是除旧布新之向,此星象代表太子李隆基要替代唐睿宗李旦当皇帝。】

听到这里,李旦的心一沉,他带着绝望的闭上眼睛。

【唐睿宗李旦得知此星象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既然天意如此,他便让位于太子李隆基。】

李显!!!

“让位?你又让位了?”李显明显失态,语气满是震惊,他原本以为唐睿宗李旦会罢免太子,毕竟之前如此打压太子,但是他怎么就让位了?!

李旦自己也处于巨大的震惊中,自己竟然让位了!!!

第302章

李旦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 自己最终还是放弃权利让位了,实话实说,李旦还是很担心自己会贪恋权利。

都说皇家无情,他家父皇和母后能为权利舍弃他家二哥李贤, 自己自然也会防备儿子, 在皇家想自保就必须有权利。

这点李旦深有体会, 毕竟他也是当过四年傀儡皇帝的人, 在位那四年,他无时无刻想要权利开自保, 没有权利的那种心慌让他夜不能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