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贼道 > 贼道 第17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贼道 第179节(2 / 2)

“家走!”我一扬手,一左一右搂过两个人。

燥热的空气凉爽了好多,三个人叼着烟溜溜达达。

往北一百多米,右转就进了护国寺街。

路两侧的买卖都关了门,没走几步,不远处响起一个男人哭泣的声音。

这大半夜的,胆子小都得吓一跳。

“谁呀?”唐大脑袋嚷了起来。

哭声戛然而止。

继续往前走才看清,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一家兰州拉面的台阶上。

夜色朦胧,男人身材消瘦,面目黝黑。

看衣着打扮和脚上那双黄胶鞋,应该是个农民工。

“咋了?”唐大脑袋问,“挺大个老爷们,哭唧尿嚎地,丢不丢人?”

“谁哭了?俺没哭!”男人连忙伸手,胡乱地去抹脸上的眼泪。

这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如果不是绝望到极点,又不是喝多了,没有几个大男人会蹲在午夜街头痛哭流涕。

我没在他身上闻到酒的味道,于是拿出烟,递给他一根。

他明显有些犹豫,却不伸手。

“抽吧,我们也不是坏人,和朋友喝完酒往家走,回去早也睡不着,随便聊几句?”我说。

老疙瘩坐在了他身边。

唐大脑袋见他不伸手,就抽出了一根,往他嘴上怼,“让你抽就抽得了,磨磨唧唧像个娘们……”

你别说,越是这样越好用。

他这一顿骂骂咧咧,反而会让人卸下防备。

我帮他点燃烟,自己也点了一根,坐在了他另一侧。

唐大脑袋一屁股坐在我旁边,一边点烟一边说:“这鬼地方,蒸笼似的,也就到了晚上能稍稍凉快一点儿……”

“你们、你们也是外地的?”男人问。

“嗯呢!”我说,“东北的,听你口音是山东的?”

“嗯,俺是枣庄的!”

“是嘛?!那真不远,”我编起了故事,“我们东北人大部分的根儿都在山东,所以才把山东称为“关里家”!当年,我祖太爷就是从薛城出发,闯的关东……”

他惊喜起来,“那可真是不远,俺两个叔叔都在薛城工作……”

两个人越聊越近乎。

又聊了好一会儿,我才问他这是怎么了?

他叹了口气,狠狠啯了口烟,沉默半响,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他叫刘二宁,今年32岁,前些年师范专科毕业后回了家乡,分配在一所小学做语文老师。

妻子是他小学同学,一次同学聚会,碰出了爱情的火花。

两个人相处两年后,就结了婚。

女方在商城给人打工卖服装,家里条件也不怎么好,可刘二宁不在乎,他也是普通家庭。

五年前,他们爱情的结晶呱呱坠地,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如果没有意外,这是个幸福的小家,尽管不富裕,却很温馨。

今年刚出正月时,女儿得了重感冒。

病好后就常常厌食,偶尔面部还会有些浮肿。

两口子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两次,又是测体温又是血常规,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没多长时间,孩子开始连续几天低烧,伴随着时不时的流鼻血。

去医院检查,一折腾就是好几天,大夫说不太好,怀疑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两口子吓坏了,连夜就近跑到了临省的徐州儿童医院。

检查结果让夫妻两个人天都塌了!

接下来的日子,从徐州转到了济南,几个月前又来到了京城,现在孩子住在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

两口子本来就没什么存款,双方父母也把家底都掏了出来。

两个月前,刘二宁又回去把家里房子卖了。

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到了,可每天几百块的治疗费用,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没办法了,他让妻子守在病床前,找了一家工地干活。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