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凞眼中闪过厉色,“给朕查!京畿的安全不能有一丝纰漏。记住,大张旗鼓地查。。”
“臣遵旨。”卫绪退下时正与王功名、郭桢擦肩而过。这二人跪下时恰见皇上冷着脸,不觉紧张起来,心里均是明白,卫绪恐怕没有从贡院那帮闹事之人身上套出什么有用的线索,此刻皇上心情必定不佳,可不能失言惹怒皇上。
哪知湛凞和善道:“功名啊,听郭相说,你不但阅读极快,一目十行,而且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朕今日要试上一试了。”
王功名见皇上对自己和颜悦色,稍微放下心,拘谨笑道:“回皇上,那都是郭相的谬赞。皇上您的吩咐臣定当勉力一试。”
湛凞赞赏道:“好。朕要你立即阅卷,务必要在亥时之前当众放榜。你可能做到?实话实说,朕不怪你。”
王功名为难道:“臣不敢在皇上夸海口,以往臣半日内背熟过通史,阅千余份考卷想来也不是难事。只是按照惯例,考卷应该重新誊写过,方能阅看。半天之内,恐怕时辰不够。”这一条是为防着阅卷人循着笔迹替人作弊才设立的,每次考试后都要有专门人员将考卷重新抄写,原卷封存后,才能交给考官。只是真有人作弊,这一条有能有什么用,做做样子罢了。
“非常时行非常事。贡院一闹,加之前晋昏聩,考生心里总会有些不安。朕也是为了安他们的心,以公平示天下啊。”湛凞笑道:“你勿要疑虑,只此一次而已。”
“皇上圣心独运,乃是天下士子之福。臣领旨。”王功名叩首又道:“臣斗胆请皇上示下,臣一人阅卷恐惹非议,皇上是否还有其他人选?”
湛凞但笑不语,郭桢在一旁插话笑道:“王大人,皇上早有安排。”他对皇上恭敬道:“皇上,臣已经奉旨暗中选了五十名颇有才华的合格官员,将他们二人分为一组,王大人阅卷之后,再由他们复阅,试卷上均要有他们的签名。由此一来,每份考卷确保有三人合议,保证不会遗漏任何文章。”这事他的领的皇上密旨,就怕有心人从中搅和,安插自己的心腹,破坏科考。所以考察人选时,他都是从不要紧的府衙小吏中着手,谨慎异样,一个多月来几乎没睡过好觉。“皇上,这五十人已经在下面候着了,只是他们还不知道阅卷之事,需不需要臣告之他们?”
“郭相办事,朕一向放心。”湛凞赞许道:“明眼人早能看出了,不需再说了。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遮住即可。半个时辰快过,朕看有些考生要交卷了,你们这就去阅卷,也能快些。唉,仅凭一考定胜实在草率,朕也是无奈之举。记着,事关国运,宁缺毋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