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也是歪歪扭扭的字。
因为字迹实在太丑,而且大小不一,对得也不整齐,看起来有些困难,好在措辞造句几乎白话。
“……山下百姓见了熊妖,见了道友留的字,吃惊不已,报官之后,将熊妖扒皮揉制,缝好伤口,做成熊皮铺盖,送到本座山神庙来。”
熊字写得异常大一坨。
揉字也改了两三次,纸上几个显眼的黑团团,看得出费了很大力气才写出这个错别字。
林觉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往下读。
“多亏道友留字,本座神庙香火大盛,这熊妖乃是道友与本座共同所除,这熊皮是好物件,本座用不上,便派鹿转交给道友。可惜可惜,这熊胸前被本座顶得太烂,做成毯子之后自然就少了一截,那块白色的月牙也没能留下来,别人都看不出是熊皮了。”
这山神对“本座”这个称呼怕是有些执念。
烂字书信,送的却是情谊来啊。
林觉微微一笑,收起了信。
小师妹和师兄都站在他身后看,看完之后,他们这才露出惊诧之色。
“什么熊妖?师兄你什么时候斗了这么大一头黑熊?”
“就是我下山回乡啊。回来你们都被闹得不轻,就没给你们说。”林觉很轻松的说道,随即对旁边听呆了的香客道谢,“多谢善信跑了一趟,这么大热天抱这么大一张熊皮毯上山来,想必热坏了,我去给你倒一壶我家师妹做的冰镇松针梨水,凉快一下。”
林觉便先去为他倒了水来。
便是松针密封做的气泡水,加的秋梨膏做甜味,再让狐狸吐气冰镇过,十分适合这个酷夏。
随即将熊皮毯抱进屋中。
倒是有些意外——
原来那黑熊的皮简直硬如皮甲,毛发又像钢针,最软的地方也比松针更硬,身死之后失了灵韵,又经鞣制,居然变得异常蓬松柔软。
第151章 寻找自己的乩仙
“六师兄,扶乩之法又是如何修习使用的呢?”
道观外院之中,三名道人正在扫地。
前几天一场狂风骤雨,持续数日,昨日方休,刮了不少残枝碎叶进道观,又在地上积了一层雨泥,太阳一晒化成了灰,贴在地上,很不好扫。
石板缝隙又长了些青草。
小师妹扫得最认真,乐在其中。
林觉则趁势向六师兄请教起扶乩之法。
“终于轮到我了吗?我还以为师弟你看不起我这扶乩术,不会来找我学呢。”
“怎么会?”
“那倒也是。”六师兄说道,“这观中的法术,就属扶乩最简单省心了,不学便亏大了。”
“是吗?”
“我还能骗你吗?扶乩这门法术,你学起来最多十几天,学会之后,能否找到乩仙另当别论,若想走到极致,自然也需耗费常人一生心血,不过我们这门法术没有那个必要,能用就行了。”六师兄说道,“师兄我当初就是因为天赋虽然不错,但是实在懒惰,不愿在法术上费精力,师父这才让我学了这门扶乩。”
“这样啊……”
六师兄说的倒确实是真的——
除了小师妹和大师兄没得选,别的师兄入门的时候,师父为他们选主修的法术,也是要根据自身天赋和性格喜好来的。
比如二师兄性格喜静,能坐得住,能沉下心,便学炼丹;三师兄有一些侠气,正好收豆兵;四师兄有颗纯善之心,最适合与动物打交道;五师兄则单纯对争斗之法不感兴趣,便学医术;七师兄贪玩好玩,便学戏术。
“山下之人扶乩往往是不用学的,靠的是与乩仙偶然结缘,或者乩仙自己找上门来,别的方面也是由乩仙出力,总之都是乩仙占据主动。
“我们则有些不同。
“我们的乩仙,是自己找的,自己选的。
“有道行与修为打底,自然更利于寻找挑选乩仙,会法术就更好了。如此找到乩仙之后,也不像山下扶乩人,被乩仙推着走。
“还有别的——
“比如请乩仙并非相隔天南海北也能请得来,神仙也不是个个都能一句话传达千里,距离多长,山下人全看乩仙的本领,因此很多请乩仙的人要么只在一个一州一县之地,不能远走,要么便是乩仙跟着他一起走,或者说是乩仙去哪他就去哪。
“乩仙为你挣钱,你为乩仙挣香火嘛。
“我们则可通过这门法术,和乩仙一并出力,好比相隔千里,乩仙传二百里,我们传八百里,便也能千里之遥请来乩仙。
“这是看道行的。”
六师兄一边扫地磨洋工,一边对他解释。
小师妹也竖起耳朵听,只是动作不停。
“再比如寻常人请乩仙,乩仙远道传来的力大多微弱,因此要用簸箕扶着、用线吊着,或是借乩身的手,才能写字作画。而我们请乩仙,便可自己用法力从旁协助,无论乩仙的力是强是弱,最多只需将笔吊起来即可,甚至有的连吊绳都不用,笔自己凭空而动。”
“原来是这样。”林觉点点头,“那么如何寻找挑选乩仙呢?”
“那要看你想找擅长什么的乩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