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一想这是山神庙……
“沙沙……”
树林又一阵颤动。
两大三小五头云豹,一大群狼从林中穿出来,又有鹰隼乌鸦从天而降,送他们来此的严姓子弟当即被吓得不轻。
“诸位莫怕,这是贫道的山中好友,因为与贫道感情甚笃,不愿分开,故而与贫道一同来此清修。”四师兄对他们说道,“本身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暗处跟随我们,害怕吓到别人,不过今后贫道既在此清修,诸位若上山来,免不了看到他们,便先让它们出来,让诸位看看,今后莫怕,它们大多都是有修行的,不会随意伤人。”
众人神情呆滞,看看四师兄,又看看其他对此好似见惯不怪的道人们,这才连连点头。
没有多久,严姓子弟便下山了。
众多道人爬山都不觉得累,反而神采奕奕,更仔细的打量起这间山神庙来,品头论足。
“这地方不错,视野开阔,就是离下方的村落太远了,倒是适合我们清修,定是师叔选定的位置。”三师兄站在悬崖边,借着高处,能看到包括石门村在内的几个村落,以及远处的河流。
“我们黟山不也这样?”五师兄说。
“我们黟山人多啊。”三师兄说。
“这山神庙倒也不算小,比不少百姓住的房屋要大,只是给人住的地方太小了,师兄以后若有空闲,可以在旁边多起几间房屋。”七师兄说。
“师弟将来还可以在这里开辟几块菜地,再在这边种些粮食。”二师兄也为四师兄规划了起来。
“你倒和大师兄差不多了。”三师兄说。
“二师兄说得是有道理的。不过前面这片空地不能用来做菜地,应当摆个石桌和几张石凳,闲暇时在这吃个饭,喝喝茶,吹吹风赏赏风景,还有一众好友陪着你,岂不美哉?”七师兄指着空地中间,又看向小师妹,“不如趁着小师妹还没走,这山上又不缺石头,让她给你搓一张出来。”
小师妹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
林觉暂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帮着四师兄将锅碗瓢盆什么的放进了灶屋,随即又四下环顾,看看有没有缺的东西。
例如缺个石柜,缺个水缸米缸,便趁着还没走,也让小师妹给他摸出一个来。
真当是“摸”——
如今小师妹的齑石之法几乎大成,但凡石头,只要她伸手一摸,就能摸掉一层,挑一块大石头,摸出一个石柜、一张石桌也只一会儿的功夫。
众多道人讨论得兴奋又激烈,像是今后将要住在这里的是自己一样,倒是云豹与狼群隐在山林深处跟着他们行了一路,早晨又累了一番,此时身与心都算是安定下来,又不用躲藏了,便都趴着地上,安静的看几人谈话。
第170章 师弟你不也是吗?
山神庙主殿。
相比起三姑庙和青帝庙,这间主殿十分空旷,没有红绸彩带,没有蒲团桌案,只有一个神台一个香炉,上面有且只有一尊山神塑像。
山神塑造的是一个虎背熊腰、眉眼正直的中年人形象,穿的是官袍,身后披有被风衣,倒也符合这年头的人对于神灵的想象。
四师兄点了三炷香,插进香炉中,与之行礼。
“贫道有礼了。”
庙中有风吹来,是山神的回应。
四师兄虽在这里做庙祝,但其实更像是来此清修,他在这里打理庙宇,与山下寻常神庙中神灵与庙祝的关系是有些不一样的。
这一点有些类似“六师兄与他家乩仙的关系”与“山下寻常扶乩人与乩仙的关系”之间的差别。
四师兄是有道行的,甚至不见得弱于这位新生的山神,而山下多数庙宇中的庙祝就是普通人,须得诚心侍奉神灵,才能得神灵显灵,而庙祝须得依靠神灵来混香火钱,以此栖身谋生。
四师兄则有与山神对等的资本。
于他而言,山神给他一个适合安身又适合修行的地方,能让他安心修行。于山神而言,四师兄替它打理庙宇,还能替它下山除妖,宣扬名声,无疑能够为它带来更多香火,也是助长它的道行。
双方互相帮助,各有助益。
也有可能哪一日发现互相不合,或是有了另外的志向,便一拍两散。
“今后还请多多关照。”
四师兄将诚意和敬意给得很足。
“呼……”
山风吹起了神像的被风衣。
四师兄笑了笑,这才出去。
穿过院子,走出大门,除了面前几棵树的遮挡,视线一片开阔。
正是晚饭时候,山风清凉,山下村落中的炊烟在下方飘成一长片,如同一条绸缎丝带一样,静谧不散,这间山腰上的小庙也升起了炊烟。
外面正是热闹得很——
几个师兄弟居然真的从山上搬了一块大石头下来,让小师妹将之做成了石桌石凳,此时正议论着将之搬到合适的位置上。
三师兄又从山上不知哪里挖来一棵小松,还不到人的腰那么高,种在了石桌旁边,二师兄正用灵丹化了灵水,缓慢浇在上面。
一群狼豹趴在旁边静睡。
桌上几根枯枝居然开出了花。
这间今天之前还很空旷冷清的庙宇此时居然有了几分安逸闲适之感。
与此同时,小师妹端着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