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伙计睁大眼睛,连连摆手后退。
剩下几个道人互相对视,都觉好笑。
自己居然也有在某地吃饭可以不用给钱的一天。
“要是……”
伙计悄悄瞄着他们,这才开口说道:“要是真人们过意不去,便像说书先生说的书中人那样,给小店随便写几个字吧?掌柜知晓了,也定开心。”
几个道人又互相对视。
其实他们中间没有几个字写得好的,倒是四师兄的字写得不错,在山上也喜欢摆玩文房四宝,可是四师兄却不在这里。
师兄弟们互相合计,推搡数次,最终由林觉口述,五师兄提笔,写了几个字。
写的一幅楹联: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也算提醒此地的人。
酒足饭饱,红光满面,一行人出了酒楼,准备回客栈收拾行囊。
“哎呀舒服,一身轻松。”三师兄伸着懒腰道,“事到如今,唯有一事未做了。”
“何事?”
“那翠微城隍如何了?”
“真君没有除他,不过五师弟给当地百姓说了那翠微城隍的所作所为,百姓愤怒,正欲拆他的像,从别地请别的神像来。”二师兄答道。
“那就是还在了!”
“他死期已定,何必急于一时?”
“那怎能一样?”三师兄却是摇头,对林觉说,“咱俩去会会这庸官昏神!”
“我也去!”
小师妹也提着长剑,脸红红的。
三人便向城隍庙而去。
第181章 伐山破庙
城隍庙已经没有香火了。
甚至庙祝都不管它了。
翠微城隍的消亡已是时间问题。
很难说那护圣真君是不愿治他的罪、不想治他的罪,还是知晓他已注定消亡,便懒得再管他了,亦或是每种都沾一点。
三人到了城隍庙中。
那日没看分明,今日再看,才见主殿的墙壁上写着这位城隍的生平和由来——
说是本朝初年的时候,此地也闹过一场大灾。
这位城隍本是城中富户,富甲一方,旱灾末期,他曾开仓放粮,广施银钱,救助当地百姓。
旱灾过后,城中百姓十户空了六七户,他也没能活下来,后来百姓念及他的恩情,于是便上报官府,给他塑了像,建了庙,封为此地的城隍。
直至今日,已有近二百年。
“没想到这城隍曾经还有这般事迹。”林觉不禁皱起眉头,心绪复杂,“没想到昔日这般人物,如今也会堕落至此。”
小师妹也是皱着眉头,一脸不解。
“师弟师妹不必有此疑惑,须知天下的大贪官大反贼,大多曾经都有令人敬佩的时候,若是他们一开始就是这般嘴脸,也走不到高处去。”三师兄倒是对此感觉平常,“何况此事也不见得是这样。”
“嗯?怎么说呢?”
“旱灾,富户,开仓放粮,广施银钱。”三师兄露出不屑之色,“谁知道是他自愿的,还是百姓进来拿的?反正人都死了,钱也出了,此事过后又有哪个百姓愿意说自己是去抢的粮钱?他家里人又怎会愿意说他见到百姓饿死也不愿意开仓解囊,以至于最后被人逼迫?”
“……”
林觉深思一下,觉得有理。
小师妹则又暗自大惊——
为何三师兄竟也如此聪明?
狐狸听不懂,低头舔毛。
三人从墙上收回目光,转而走到神台前方,注视中间那尊神像。
只听三师兄声音一沉,开口喊道:
“翠微城隍!还不现身!”
他说这句话时并未点香,按照神道的规矩,若非此时翠微城隍就在这庙里,否则没有香烛为引,他是听不到他的声音的。
不过三师兄自有别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