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哥你想太多了,是太极!”吴桐摊手,“打完一套太极,小哥你要从长跑开始练起来!以后上学,就不要骑自行车了,直接跑步前进吧,想入伍当兵,好体力是基础的,小哥!”
“明白了!”想着今后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还,懒觉是别想,金鑫欲哭无泪。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三天假期过得飞快,吴桐最后一天,带着金鑫把物理最基础的力学讲解梳理了一遍,自己不仅对这个板块的物理内容有了些新的体会,意外的还连通到了刚学完的线性代数上,让她理解的更透彻。
果然,数理不分家,两条腿走路或许学习效果更好?
她把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添加到自己的规划中。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在上个月相继学完,吴桐在月末已经抽时间,更换了新的教材,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复变函数。
每天规划明确的学习安排,吴桐在逐步进步中,时间也在飞快划过,又是两个星期过去。段宏的题库已经被吴桐掏空告罄,现在任吴桐自己研究的时候,中原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10月17日拉开帷幕。
因为有吴桐,今年新城一高信心满满,带队老师阵容也空前强大,由罗振平,段宏两位老师带队,校长特批经费,包了辆小巴车载着一行考生去市区考场。他们在16号下午三点钟提前出发,晚上将近七点到的省会商都考场附近。
今年数学联赛的地点是商都七中,鉴于经费有限,他们住的是考场附近的普通宾馆。
“大家今晚在这里住一晚,两人一间,好好休息,养好精神,明天早上我和段老师送你们去考场!”带着学生一起吃过晚饭,罗振平带着学生们进开始安排住宿。
都是一样的房间,两人一组挨个领房卡,罗振平和段宏负责人的把这群学生领到楼层,再三嘱咐安排他们不要再随意出门,看着他们一组组进了房间,才算了事。
吴桐是和培训班的另一位女生袁媛住一个房间,参加这次联赛的女生不多,加上吴桐,也就刚好四个。
她在培训班呆的时间不多,和这姑娘只能说是认识,相互打了个招呼,就各自洗漱,相继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罗振平和段宏亲自把学生送到考场外。
“大家不要有心理压力,放松,尽全力发
挥就好,老师相信你们,写完记得检查,先易后难,不要为了一道题为难太久!“段宏再三嘱咐着这些学生,对于吴桐,两人就不做特殊交代了,这孩子只要正常发挥出她的能力,省赛不是她的终点。
“加油,吴桐,加油,同学们,老师在考场外等你们凯旋!”
七点半,参加联赛的考生们有秩序的进入考场学校,根据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前往自己准考证上的考场。
吴桐很快找到自己的考场,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她的座位在教室倒数第二排中间,算是个好位置,不用担心太阳晒到,也不用担心被空调吹到。是的,作为考场的商都七中,师资力量强大,设施配备完善,每个教室都有空调配置,让他们小县城中只有吊扇教室的考生为之羡慕。
一试八十分钟,八点钟开考。
七点五十五分,惯常的考场纪律和注意事项强调后,监考老师开始发卷。
第32章
联赛
拿到试卷后,吴桐前后翻页确定没有缺失,没有漏印的情况,她先简单浏览了一遍卷子内容,题不难,压轴题也就她做的那些竞赛题中等难度的存在,今年情况应该会还好吧!
吴桐却是忽略了,她做的那些题,基本国赛起步,甚至后来再从段宏手里拿的试题,可是还有历届imo,也就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真题。
八点钟到,正式开考,吴桐郑重先填好她的身份信息,开始动笔答题。
刚才浏览卷子的时候,前面填空题的答案已经大致在她的心中映射,如今再次读题,相当于二次复核,几乎笔下不停,一题一题接续填写。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二十四分钟左右,最后一道大题在吴桐笔下破解,轻描淡写,不带一丝火气,联赛一试卷子她已经答完。大学数学基础教材她差不多快要过了一遍,如今再做高中题,即使是奥赛题,也很难让她思考多久时间。
拿起卷子,吴桐再仔细复核检查一遍,解答题又用其他方法又推导了一遍,时间也不过才又过去十五分钟。
时间过半,吴桐举手交卷。
监考老师走过来,看到吴桐全部答满,草稿纸也写的满满当当的,不由惊奇的挑了挑眉,咦,咦,他这个考场要出个奇迹吗?
还是今年的题出的太简单了,居然有学生这才一半时间就做完交卷?
作为省数学学会的成员,他的数学水平还是可以的。收了吴桐的试卷回到讲台上,他好奇了看了几道,居然是全对,不得了,不得了,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得了!
吴桐起身出了考场,其他考生瞄了眼吴桐离开的背影,这是大佬呢还是就此放弃了?大多数还是认为是放弃了,他们做得快的,现在也不过才进行到大题!
难,实在太难了,脑壳都要烧掉!
下一场还有考试,提前交卷的考生,是不能随意离开的,吴桐被安排到尽头的休息室暂等。
出了考场她已经取了随身书包,吴桐从里面取出,出发前两天新换的复变函数翻阅。这次她记得把大学物理给借了出来。
二试在一个小时后再次开始,九点四十开考,十二点半结束。
检查试卷,填信息,浏览卷子,再次坐到考场的吴桐,一步步有条不紊的做着。不少考生感叹,这姐们儿心态恢复挺快啊,第一场胡乱交卷,第二场还能犹如无事的重回考场参考,比起有几个直接弃考的,能再次参加,勇气可嘉。
外界的打量已经和吴桐没有关系,二试虽然时间将近三个小时,但是总共就只有四题,四题都是解答大题。
第一道,几何证明题,吴桐把题读完后,已经有了推导思路,在草稿纸上做了大致推导验证后,她笔迹工整的誊写到试卷上。
第二道,题干就一句话,求证不等式。有些难度,也还行。十分钟后,这道题被吴桐斩于笔下。主要时间,是书写草稿纸上和试卷上两遍求证过程,这两题分值都是40分。
第三道感觉难度好像又有点儿增加,求证无穷多正整数,这个涉及板块就有些深入了。第四题,只题干内容都快占了一页,这样的题干比较少见,吴桐来了兴致,细细把题干阅读一遍,有了些思路。
这道题的难度,在她做得那么多题中,都算是偏高难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国赛题的难度,用在联赛上,感觉好像超纲分水岭。
对于普通学生,只题目就难以读懂,更别说做题。不过,这道题再难,还是高中范围的深挖,对吴桐来说,可没超纲。
为求精确,吴桐再次从头把题干仔细阅读一遍。步骤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她提笔在草稿纸上推演起来。
这道题思路打开后,其实很多条件都可以从题干中获取,摸清楚他们所满足的性质,最后提取证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