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为能源战
京大交叉研究所会议室内,吴桐团队十数人尽数在列,这是核心团队的精髓成员,也是吴桐用的最顺手,自己亲手打造的班底。这个人数,会随着研究所其他研究员表现优异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即使吴桐扩招,再从外部引入优秀人才,也要从最基础的成员做起,脱颖而出才会正式加入核心团队。
“成老好,吴总,是不是又要有什么大动作?”出自内心的敬重和崇拜,在吴桐和成老入会议室之前,所有核心团的成员都已经全部就位。
看见吴桐进来,聂启云不有笑嘻嘻的问询,他是跟着陶冉一起加入吴桐团队那一批,算是团队里的老资历了,平日里性子活泼一些。跟着吴总一起上科学和自然这种顶级核心期刊,哪怕是三作往后排位,也是他们荣耀的事情。
这会儿,在做所有团队成员也都眼眸晶晶亮,他们就喜欢,跟着吴总突破难关。当然,有意外荣誉收获,那是更好。不能透露于外界的研发,吴总在实际上,也从没亏待过他们。相较于之前,他们在收入上可以说是翻翻,更重要的是,跟着吴总,他们学习见识了太多,较之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按部就班,想尽办法的往上爬,和做着推进器上升的感觉,那是完全不能对比的。
这些团队成员,年纪基本都是在三十而立上下浮动,在科研圈子里,都算是年轻风华正茂的年岁,也是最好出成绩的年岁。当然,吴桐不在这个年岁限制范围内。
“今天大家精神一如既往的不错呀,正好,你们吴总有个大事要宣布,咱们把主场交给吴总!”成老乐呵呵的摆摆手,直接在上手左首席的位置入做,这是年轻人给他留的位置。
什么大事?吴总所做的研究,哪一件不是大事?能被吴总单独拉出来称之为大事的,绝对不一般,在做成员心里,一下就把问题拔高,瞬间严肃态度,等待吴桐正式宣告。
椭圆的会议桌,吴桐在上首站定,看到在做成员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神色也带上郑重的舒朗大气,并不带一点儿愁苦。她把u盘插在多媒体会议桌上,阮成旭配合打开投影仪。
“我们直接进入正题,诸位都不陌生,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我们的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以最快的时间,成功攻坚落地可控核聚变技术难关,实现试验堆成功点火!”
随着吴桐的话音和操作,身后的幕布上,投影出今天的主题,可控核聚变!
跟着吴桐项目做多了,团队成员所有人对吴桐的信心,是在一次一次成功的奇迹中铸就的铁打基础。
对他们来说,吴桐不亚于神的存在。
在吴桐将主题宣告后,会议室内,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吴桐此次是天荒夜谈。而是实打实的,考虑着,他们该如何更好辅助吴总将这个项目完成,如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震撼他们还是再次万分震撼的。吴总果然,总是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可控核聚变,科研圈子里的人,谁没听说过这个大工程,但是,他们也同样不止一次听说过,可控核聚变永远还差五十年的魔咒!
这其中涉及的技术难关,才是真正桎梏着可控核聚变突破研发的重点。但是,同样的,他们对吴总满怀信心,之前那么多奇迹性的突破,无一不是别人做不到的跨越性成果,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吴总做不到,他们对吴总,就是这么有信心。
所以,与坐众人,无论是之前已经知道吴桐研发倾向的成老,还是初次听闻吴桐宏大愿景和挑战目标的其他一众人,连眉头都没动,半点儿没有害怕退缩的情绪存在。
“我知道,这个任务,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大家,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这对我们来说,同样也是个巨大的机遇。特别是,我要走的,并不是传统托卡马克的路线,而是仿星器装置。
不过,有个还算不错的消息给大家振奋下军心,我们并不是没有任何胜算的,挑战可控核聚变,也不是我一拍脑袋做的妄想规划。
仿星器装置超导线圈主题材料,我们在之前已经有了成功基础,我们的石墨烯导线,就是专门为了这个工程做的第一步稳稳迈步,
自来,能源技术的突破,与材料的突破式不可分割的,这是我们擅长的版块!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有了新材料,可以建立更庞大磁场来约束聚变反应,不可琢磨等离子体,对于线圈的规划,我也同步做了优化设计,算是在仿星器装置上,迈出了不错的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一则在超导材料上继续寻求突破,究极设想的最佳选择,当然是我们能找到室温条件下的材料。
二则,是我们的新目标,是对仿星器装置反应炉第一壁材料,
进行研发,我们需要能承受聚变反应下高温和等离子体中子冲击的超级材料,这也是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研发大方向,各位可以发挥所思所想,提出一切假设可能,我们来寻找最佳突破方向!
等离子体的约束,以及仿星器装置的控制系统这个板块,我同步邀请了这方面的大行家陆骁陆总参与研发,同时,我也向上面,提出请求,会有更多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辅助我们项目的助力,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这是国内的特色。
未来,能源为王,掌握可控核聚变,也就意味着,我们能让中华,提前预定下个赛道的首席位置,能在这方面做出贡献,这是个无限荣光的挑战!可控核聚变项目,已经正式立项,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这个项目的进步蓄力!
这次是个比较艰巨的任务,但是,我有信心,将它攻坚下来,还请诸君助我,为能源而战!”
第406章
第一壁
“为能源而战,为中华而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哪个大好中华儿女,心头没有热血。吴桐最后的鼓励,顿时间勾起了会议室内团队成员的心头青春热血,几乎在吴桐话音落下,所有人齐齐开口,有志一同,异口同声的呐喊而出。
“吴总,你说往哪,该怎么做,我们就往冲锋,去怎么做!”阮成旭第一时间发出响应,保证道,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毕业一两年的功夫,他已经成长到,能够接触到这样大项目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归功于小师妹吴桐的指点功劳。
所以,无论吴桐做出任何决定,他都是第一时间支持。在正式场合,阮成旭同样以敬称称呼吴桐,从不以自己和吴桐的同门关系,把自己放在特殊位置。
“对,就是这样,吴总,该怎么做,你只管吩咐,我们大家跟着你,全力以赴!”聂启云开始,其他人分分表态。不就是可控核聚变吗?在他们吴总面前,他们相信,绝对不会有问题,说不定,未来他们还能研究飞碟,星际堡垒那些科幻中的无限遐想呢。
吴桐的一句,尽情畅想,在座的与会人员是真真切切的放飞了思想。嘿嘿,吴总就是他们前进的明灯,是他们的底气,有吴总在,他们是真的想常人不敢想。
他们这是参加了一个伟大的研发,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国家,他们的人民,都将从中受益,这其中的价值,不是任何金钱或者其他可以比拟的,只要想想,他们都满怀激情,瞬间充满前进的电量。
“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可控核聚变是个宏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大家先不要过度激动,咱们的精气神都先攒起来,攒足了劲儿,一项项去攻克难关。言归正传,咱们从根本出发,进入下个议题。关于第一壁耐高温材料的研发讨论!”
对于团队的信任支持,吴桐心怀感激,带着这样的良好开端,吴桐开启了下个议题,也是他们近期的研发目标。若是以往,吴桐会直接从头开始推演,直至有完整技术拿出来,在由团队进行辅助实验验证。
这样的流程,虽然是比较快的模式,但是往往,都是她一个人冲锋陷阵,她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再想当然的全面,也终究是片面有限制的。
从锂硫电池的研发,吴桐对团队的启发式培养摸底,发掘团队的能力,也感知到了,团队的快速成长,以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灵感助力。
所以,这次,吴桐依然想要延续着这样的优良模式,准备继续带着团队集体参与,集结众人的想象力,去更快的摸索出来,他们前进的最佳方向。
“核聚变反应至少需要达到百万摄氏度以上,正常稳定运行需要达到一亿摄氏度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地球上,目前已知没有任何固态物质可以承受,任何物质在这个温度下,都会变成气态的等离子体。
所以,实现核聚变的前提,我们第一壁材料研发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承受上亿高温且经得起等离子冲击的材料找作为容器,这样的容器既要能让核聚变持续运行,也能把核聚变的能量给变成电能,还要能持续耐受核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
经过上次新能源研发项目的配合,大家对这种研讨模式不陌生,当即纷纷就他们所了解的核聚变知识,进行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