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09章(1 / 2)

(' 刘夏莲捐了八万块钱,三村村民出力做基础,路桥公司铺沥青,从林场把柏油路铺到了三村村口,如此一来再也没有泥泞了。因为钱到位活干的还算很完美,两个月就搞定了,质量也说的过去,差不多有十厘米厚的铺装,只要管着重型车辆,十年八年也坏不了。

话没说完李村长穿着一身新中山装也过来了,说:“夏莲,吃完了没,就等你了。”

“村长也来了,这是安排的啥事啊,我咋一点都不知道。”

“咱们安排了个花车巡游,从林场扭着大秧歌回村里,快走吧,就等你了。”

刘夏莲来到街上的时候,人们跳的正欢呢,踩高跷,转手绢,东北大秧歌那是真欢快。

后面是几十辆四大挂的马车,刘夏莲一看李少凌,李二驴赫然在列。而且李二驴是打头阵的,菊花青的重型马驾辕,前面三头大黑骡子。

牲口头上都戴着大红花,李二驴一手拿着烟,一手拿着鞭,脸上乐开花了。

后面李少凌等人大多是蟒村的大马车。

车上坐的是蟒村的头面人物,有头有脸的三老四少都在。

李家屯、张家屯马车相对少点,但是各自也有个七八辆,一共是凑了三十辆大马车。

三个村子组织的这排场可是够大的,刘夏莲都有些惊讶。

村长压了压手,大秧歌的也停了,全部静悄悄了。

“这位就是为咱们三个村子捐献了学校,捐献了柏油路的刘夏莲,大家欢迎。”众人鼓掌,巴掌都拍红了,从夯土路,到柏油路可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更意味着三个村子的经济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农民农忙的时候在村里务农,农闲了可以到城里打零工,进可攻,退可守。

村长那口才没得说,扯着嗓子接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走路那肯定不能忘记修路人,今天咱们花车大巡游感谢刘夏莲女士,感谢路桥公司,感谢为修路出力的父老乡亲。话不多说,请刘夏莲女士上头车。

李村长把刘夏莲和大丫请到了李二驴赶的头上面,李二驴呲牙笑呢。

刘夏莲说:“你们这嘴巴也太严了,我都不知道啥情况,这就开始巡游了。”

锣鼓喧天,大秧歌扭的欢快无比。

刘夏莲站在头车上也很高兴,总算是把路修好了,其实刘夏莲是最大的受益人,这三个村有汽车的屈指可数,跑的汽车基本就是刘夏莲家的,或者给刘夏莲拉货的。

牛秧歌的大队伍出了林场到了大路就停了,纷纷上了各自的马车,三十辆大马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跑出花来了,马挂銮铃之声非常的悦耳,几十分钟后,大车来到了李家屯村口,村里的老人在这里守着呢,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石碑上面盖着红包。

这是一个功德碑,表彰了刘夏莲、三位村长,以及村里出工出力的人。

碑文记载了刘夏莲捐款修路,三位村长组织,数千名村民出工出力修建柏油路的经过,以供后人敬仰。

刘夏莲想说啥,话到嘴边还是算了。三位村长那是要政绩的,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那是要面子的,表彰刘夏莲的同时,也表彰了他们,刘夏莲只不过是他们推出来的一个带头的。

三位村长拥簇着刘夏莲来到石碑前,李村长说:“夏莲,请你来揭牌。”

第450章 村里赶集买蜂蜜

刘夏莲摇摇头:“我这何德何能,无非就是出了点钱。村长出工出力,呕心沥血,那才是大功劳,村长来揭。”

村长笑道:“这年头钱才是硬通货,八万块钱,天大的一笔,我们出点力算啥,你赶紧的。”

刘夏莲还谦让,旁边锣鼓敲响了,鞭炮也点燃了,妇女主任推了刘夏莲一把:“别磨叽了,赶紧的,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不要像男人一样磨叽。”

刘夏莲一看再谦让没意思了,伸手上去揭开了功德碑上的红绸。

马车上的秧歌大队纷纷下车,又开始了唱歌跳舞。

刘夏莲惊讶的发现自家大棚西边一里地外的桦树里居然变成了集市,钢筋铁艺的门楼,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李家屯百年大集,逢五,逢十就是大集。

李家屯民国时期都有大集,后来停了几十年。

村长和镇上领导商议,借着马路修通的契机,把大集开起来。

李家屯大集不得了,可不仅仅是卖扫把簸箕粪筐子的,还有修马蹄、交易牲口的功能。

因为牲口交易数额巨大,加上为了避免来路不正的大牲口进行交易,所以是官办的。

公证处负责过称立字据,李村长等几个人为市场管理人员,负责查验卖家的身份,以及牲口的来源,当然,不白干。公证合同要收公证费,市场要收管理费,只是钱不多,三瓜俩枣的,村民们也能接受。

刘夏莲竖起大拇指称赞:“村长,你太能干了,你瞅瞅,这么好的集市都开起来了。”

“我给你娘她们留了一个最显眼的摊位,专门收山货的,以后这山货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