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完。
赵春兰陷入了沉思:“妈,要是振礼真的有这个天赋,我觉得也不是不行。”
“毕竟,他文化课实在是差劲儿。”
“走体育这条路,以特长生的名义升学,可能更适合他。”
“是吧?”
林素娥眼睛一闪:“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是这么想的。”
赵春兰:“你可以再问问振仁、振义和凤兰他们的看法。”
林素娥点头:“也是,集思广益。”
她不是武断的性子,家里的大事,孩子们作为一份子也可以参与进来,尤其是成了年的孩子。
家里兄弟姐妹之间感情好,这事儿本来就应该让他们知道。
先给赵振仁打的电话。
听完,赵振仁二话不说:“我同意,老三这成绩的确是不行,走体育方向走好了,以后至少能当个体育老师啥的,也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钱虽然赚不了多少。
但是,有他在,肯定会照顾弟弟的。
长兄为父,现在家里情况好了,也有钱了,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定位依然没有改变。
在他心里,不管是老妈,还是大姐、弟弟和妹妹们,都是他的责任。
林素娥:“行,我知道了。”
“……”
又寒暄了两句,她挂断了电话。
然后。
又给赵振义打去了电话。
“体育生?”
“我还真了解一个,我室友的哥哥就是体育生,也进了清华,拿了省级以上的奖、参加清华的冬令营过了,提前招生进来的。”
听到这话,林素娥感兴趣:“提前招生?”
“嗯。”
赵振义:“体育生、艺术生那些都是高考之前面试,通过之后等高考分数下来,一般3、400分就能上了。”
“当然,我室友的哥哥是北京户口,本地人有一些政策优势,分数和招生人数都要多一些。”
林素娥了然:“这样啊~”
心里却道:我在北京也有好几套房产,这些房子都有名额,要是想给赵振礼上户口轻而易举。
只是。
赵振礼也不是非要去北京。
学体育嘛,在那个地方不是学?
就算是学体育,她还是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
孩子还小呢~
赵振义又开口:“老三不喜欢看书,走体育的路子我觉得不错。”
他曾经教过赵振礼读书,自然知道他的水平,要是纯读书怕是小学都毕不了业,如今显现出了体育天赋,倒是一个好机会。
“妈你说他最近参加了县里的乒乓球比赛拿了第一?他要是多拿几个,别的不说,读初中肯定没问题了。”
“而且,这还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的,等训练好了,拿几个省市级的奖项,高中也不担心……”
听到这里。
林素娥双眼蹭亮:她没别的奢望,就希望赵振礼能够有书读,不要成了文盲。
“行,妈知道了,会好好考虑的。”
“……”
又聊了几句,和他挂断电话。
林素娥又给赵凤兰打电话,说了赵振礼的事情。
赵凤兰也表示支持:“妈,我就是文化特长生进来的,老三要是有这个天赋,肯定要利用起来呀。”
她偏科。
理科极差,好在提前得到了赵教授的青睐特招进了中文系。
当然。
这也是因为她拿了好几个文学上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