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瑜有些疑惑,按照长安丧事的标准,即便是普通人家发丧,也要停满七日。
为何这家三日便发丧了。
“这户人家可谓是家徒四壁,还是好不容易找到有些关系的人,我们大理寺凑了钱,给这家发了丧,棺木昂贵,又是临时定制的,所以三日便发丧了。”
谢灵瑜看着一旁解释的柳郗:“该不会是柳大人你出的银钱吧?”
这个所谓的大理寺凑钱,听着确实挺虚的。
“我出了大半吧,”柳郗轻笑:“左右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像其他同僚那般上有老下有小。况且先前国子监那件事,大理寺也拿了不少银钱,分到我手中的也不少。”
柳郗乐善好施的名号,谢灵瑜在前世就没少听说。
特别是这位柳大人,一不娶妻二不纳妾,家中据说只有两三仆从,活的如同苦行僧一般,偏偏他这人还乐善好施的很,不少穷困人都受过他的帮助。
所以其实柳郗官运倒是不差的,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便坐上了大理寺卿的位置。
掌刑狱之罚。
后来新皇登基之后,她更是直升为刑部尚书,是除了萧晏行之外,最为年轻的六部尚书,年纪轻轻便掌握六部之一,可谓是厉害至极。
待几人走过去,准备乘车前往胡商家中。
谢灵瑜突然朝着萧晏行身侧偏了偏,低声问道:“辞安,你可觉得有什么不太妥当的?”
“倒也没什么旁的不妥当的,只是殿下似乎忘记了一件事。”
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事情?”谢灵瑜长眉微拧,一张雪白又柔美的脸庞,轻轻蹙着峨眉时,有种惹人怜惜的感觉。
连萧晏行说话的声线,都不觉带上了丝丝宠溺:“殿下忘了,我们只是来送文书的。”
啊,对,送文书。
谢灵瑜这才记起来,他们本来只是来送文书的,但是现在反倒真成了大理寺的人一般,还想要跟着一块去死者家中探访呢。
于是在犹豫间,谢灵瑜满脸不舍的问道:“此等奇案,难道你就不好奇?”
“好奇,”萧晏行乖巧点头,随后他看向谢灵瑜诚心说道:“所以请殿下带我,见识见识这样的奇案。”
谢灵瑜都没想到,他会这么说话,当即抿唇轻笑。
“是你说的,那我便是因为,想要带你见识见识的。”
萧晏行看着眼前少女柔软的脸颊,眉眼越是热烈,语调越发温柔:“是,殿下都是为了我。”
此刻柳郗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车驾旁边,见他们还在身后,便稍微等了等。
待谢灵瑜走过来,便听她笑着说道:“柳大人,那我们便跟你一道去胡商家中了,辞安实在是对这个奇案好奇的很。”
柳郗被她这番话说的微怔,若不是理智尚存,他倒是想反问一句。
难道不是殿下您看起来更加好奇吗?
可是不等他发问,萧晏行已主动说道:“麻烦柳大人了,确实是我比较好奇。”
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他望着眼前心甘情愿的萧晏行,淡淡叹了口气。
行吧。
你就宠着这位小殿下吧。
第64章 他们很缺钱。
怀远坊,据称当初给此坊取名之时,便是取自‘怀柔远夷’之意,顾名思义便是教化安抚远道而来的外藩人。
这里当初之所以建立,便是为了安置胡人。
而且选址也格外有讲究,临近西市,方便胡商做买卖。
毕竟很多远道而来的胡人,皆是以经商为生,他们将西域诸国的货品运输到长安,因为这些货品稀少又很罕见,即便有些价值并不算高,却也能卖出极为昂贵的价格。
向来西市的繁华,也跟这些胡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大周朝廷为了安顿好这些外藩商人,不让他们闹出事端,特地让他们聚集在怀远坊以及弘化坊,当然后来有些胡商也渐渐开始跟长安百姓混居。
一行人来到怀远坊,安克结在鸿胪寺文书上所登记的房产。
根据鸿胪寺规定,这些外藩商人一旦在大周置办产业,便会取消给予他们的银钱补贴,虽然这些补贴并不算特别多,但是聊胜于无。
因此很多混的一般的胡商,是决计不会轻易购买房产。
他们宁愿在长安租房,都不愿自己置办。
而当谢灵瑜他们下车站在院子门口时,她抬头看着眼前的大门,随口说道:“看来这个胡商应该颇有实力。”
柳郗下车走了过来,瞧着眼前的宅子点了点头。
“确实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