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媳二人不再说余大舅家的事,开始干活。
菜园子里的东西长势太好,吃不过来。她们准备晒干货,到冬天没菜吃的时候吃。
长豆角长得快,整个棚子上,挂的满满都是。
婆媳二人,一人提着个篮子,仔仔细细将熟了的长豆角择下来。
或是做成朴豆角,或是晒成豆角干。
另外,又开始晒黄瓜皮和苦瓜皮。
洗干净的黄瓜,擦干水,在敞口簸箕里晒一天,收回来之后,放在木盆里,均匀擦上盐腌一晚。
第二天,拧干水分。用撕成小条的粽叶串起来,挂在外面。第三天,取下来,用烧开的水把黄瓜烫一烫,再继续晒,一直到晒干。
晒干的黄瓜皮,剪碎,撒上辣椒油,酱油,很下饭。
苦瓜皮也差不多流程,不过多了剖开去籽切断的过程,当然,因为苦瓜苦,要放点白糖腌渍。最后,能撒辣椒末,也能直接干吃。
等忙完这些,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这天早上,周小满挑着桶,又去了镇上。
照例先去送了黄鳝,她顺道去了曲春花家。
家里的甜瓜,西瓜熟了,个头大,味儿甜,她要送几个给干娘一家吃。
曲春花如今已经习惯了周小满时不时送点自家的吃食来,笑着接了。让男人去开西瓜,自己则拉着周小满说闲话。
“上回你送给志强的那身衣服,大家都说好看,还有人问的,能不能也帮着做两身,布料他们自己出,给算工钱。”
周小满就笑:“喜欢就好。至于做衣服,我得回去问过我妈。这眼看着就要双抢,可能没有时间。”
曲春花笑着应下,反倒提起另外一个话题。
“你妈手艺好,读过书不?”
周小满诧异,只道:“当然读过书,我外婆很看重读书这事,我妈还没去学校,就跟着她认了不少字。我大舅,我妈姐妹,好像都念了初中。”“那就好,”曲春花闻言,顿时高兴地一拍巴掌,“你明天让你妈来一趟镇上,有好事。”
周小满心下一动,正想问是什么事,就听王孝敬道:“咱们纺织厂有个工人摔断了腿,起码几个月干不了活。偏偏她是厂里手上功夫最好的,这就耽误了不少事。上头下达的任务又重,就说招个临时工。”
“不过,说是临时工,其实待遇与正式工差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要是做得好,能转正。因为我们纺织厂原先就要招人。因为走门路的人太多,拍板的人不想得罪人,就一直拖了下来。”
“当然,要求也高,起码要做过这门手艺,年纪也不能太大,四十五岁以下。最好是手脚麻利的女人。前些日子就有消息放出来,当时上头没有拍板定下来,我就没有多说。前两天,领导说了,让我们赶紧找合适的人来。”
周小满喜出望外,忙道:“多谢干爹。我回去就问问我妈,应该问题不大。”
王孝敬给她递了一片西瓜,笑道:“不过我把话说在前面,厂里消息灵通的,早就把话递出去了,肯定有不少人盯着这个位置。当然,只要你妈手艺好,又念过书,我觉得可能性挺大。”
“盯着的人太多,”他不知想到什么,解释道,“我们领导也是个聪明,怕得罪了哪路神仙,已经说了,首先要考察文化,大字不识的,肯定不要。最基本的算术也要会,最重要的,就是手艺了。到时候,应该会有个考核的办法,你回去跟你妈说说。”
“肯定没问题,”曲春花拍胸脯打包票,“小满妈那手艺,四里八方找不出第二个来。你看那扣眼做的,锁边也跟机器缝出来似的,保准没问题。”
周小满笑盈盈:“那就借干娘吉言,我回去就跟我妈说,让她明天怎么都要来一趟。到时候,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就麻烦你们与她说一说。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咱们总要做最充分的准备。”
王孝敬听了,暗暗颔首。
他这干女儿是个明白人。
就怕那明明是好心办事,事没办好,反倒倒打一耙的。
周小满得了这个好消息,哪里还坐得住,当下就告辞走了。
她没有回家,直接去了石坝生产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桂枝。
第124章 成了
周贵民一听,只欢喜得脸都红了。
周小丽也激动得直哆嗦:“妈,这是个好机会,你可千万要抓住。”
当事人王桂枝则冷静得多,她仔细问周小满招工的具体条件,又问了纺织厂的待遇,这才道:“估计想去的人不少。”
她这不紧不慢的样子,可急坏了周贵民。
“你该不会是不想去吧,我跟你说,哪怕待遇比正式工差一半,咱也去。总比在地里刨食强。你看看,咱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年到头才剩下多少东西。我不说别的,起码在纺织厂上班就不用晒太阳。”
“你急什么,我又没说不去,”王桂枝横了丈夫一眼,“纺织厂再怎么累,肯定比在队上上工强,这点我还要你说。我就是在想,到时候,人家厂里领导会出什么考卷。”
“你肯定没问题,”周贵民砸吧着嘴,“你以前,是你们那一片读书最厉害的,长得也是最好看的,手艺也是最好的。纺织厂的领导只要不瞎,肯定都选你。”
一连几个“最”说完,就一脸迷弟模样看着自家媳妇。
王桂枝脸一热,轻轻打了他一下:“你瞎说什么,孩子们都在。”
周贵民瞪大眼:“我又没说错,当年想娶你的,排队都排到我们队上来了。”
周小满与周小丽笑倒在一块。
笑闹之后,周贵民就对周小满道:“你明天就别去上工了,陪你妈走一趟镇上。对了,家里还有不少吃的,都带过去,送给你干妈家。我记得你说过,她家有个十岁的小孩,咱家那个——”
“先不送东西,”王桂枝打断他,“等事情定下来再说。别到时候没成,反倒让人家不自在。”
“你考虑得周到,”周贵民连连点头,“行,那先这么办。”
第二天一早,周小满与王桂枝先去了曲春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