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周小满感叹几句,就将这件事情抛开了。
因为,周小丽的婚事定下来了。
先订婚,一个月之后,再完婚。
周家开始忙碌起来。
最缺的是各种票据。布票,肉票,糖票,粮票,暖水壶票,工业票。尤其以工业票最难。
好在,余安邦两郎舅有渠道弄到自行车与缝纫机。
等周小丽的婚期定下来,两人就马不停蹄出了远门。
他们回来,会带回来家里所缺的紧俏物件。
可其他东西,也要自己准备起来。
被褥,床单,枕套,棉鞋,布鞋,帐子,木脚盆,木桶,镜子,搪瓷缸等等,这些都是小件。
大件的,除了自行车缝纫机,还有就是当地的三十六条腿。
所谓三十六条腿,就是女方带去男方的家具。八仙桌,配套的四条凳子,五斗柜,床,大衣柜,食品柜,所有的家具加起来,刚好三十六条腿。
时下嫁女儿,条件好的,这些都是必备品。
当然,一个大队,难得有一个姑娘出嫁时有这些东西。
就是周小满出嫁,那也是没有的。
不过,如今周家条件好,又有渠道弄到这些嫁妆,自然是要倾全家之力。
准备之前,王桂枝怕周小满有意见,还特意与她解释。
原身也许会计较,周小满却是不在意这些的。
后世简约的奢华的低调的稳重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她什么没见过,怎么会眼红这些东西。
王桂枝很满意女儿的态度,回头就与周小丽说了。
惹得周小丽泪眼汪汪,说自己以前对大姐有偏见,以后肯定会好好待她。
两姐妹关系好,王桂枝这个当妈的,只有高兴的。回头就把周小丽的话又说给了周小满听。
周小满哭笑不得。
就在一家人高高兴兴置办嫁妆的时候,张家那边出了幺蛾子。
第166章 不公平的父母
原来,是张家临时又变卦了。
说起张达强,王桂枝一家是满意的,勤快,老实,对周小丽上心。可说起张家,一家人几乎要吐口水了。
张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张达强是最小的。他是天生的跛脚,按理说,张父张母应该更加偏疼小儿子才是。
可正如那句话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张家父母尤其。
张达强出生的时候,张母难产,差点一尸两命。张母就不大喜欢他。
后来,等他长大点,发现他是个跛子,就更加嫌弃了。
张父也觉得小儿子是个跛子,给他们夫妻丢人了。
所以,在上头有一个名额派下来,要上山下乡。两口子毫不犹豫,将不良于行的小儿子推上去。
张达强爹不疼娘不爱的,也不与家人争执,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就出了门。
别人下乡的爹妈,时不时从自己的口粮中省下粮票布票,给孩子寄去。
他们家倒好,写信过来,问的是张达强还有没有多余的粮食。让他挪出来补贴家用。
原本这些事,周家众人是不知情的。
两家商定婚事,定亲时,就要请张家的人出面。
约定的日子一改再改,最后,好不容易定下来,张家不提男方的聘礼,开口就说女方要准备什么嫁妆。
要不是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王桂枝差点当场与张母翻脸。
沉默寡言的张达强,也难得地冲着父母发了一通火。直言道,要是爸妈不想操办他的婚事也行,他就直接入赘,留在周家以后再也不回去。
张家再不喜欢这个儿子,也是要脸面的。
两口子是城市户口,都有工作,大儿子如今虽然不是正式工,也有工作。大女儿嫁的男人,也是吃商品粮的。
是以,张家小儿子再怎么不受待见,也不肯让他入赘。
总算,张家父母消停了,愿意坐下来一起商量。
他们对小儿子吝啬惯了,大件的聘礼自然是不肯出。周家也不计较,只要他们按照乡下的习俗,将鸡鸭鱼肉之类的席面准备好,再准备聘金,也就差不多了。
鸡鸭鱼肉还好说,张家表示愿意出血,可说到聘金,他们却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