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了行了,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等以后销量上来,那才算是真赚钱呢。不过,咱们还是先前那个说法,赚的钱,除去成本,咱们至少留下三成,剩下的才分红。”
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
周小满想把摊子做大。
这回因为时间紧急,只做了数理化。等手里有了钱,时间又充裕了,她想把其他科目也做起来。
而且不仅限于高中,初中的参考书也可以做做。
说不定,之后还能做成一个系列。
高考必备,中考必备。
一听就很牛逼的样子。
张兴国与王冬雪自然是没有意见。
就算七成留下来分红,那到手的钱也相当可观了。
尤其是她们投入的成本低。
一人投入五十,就分了一成股,可以说是白送的。
回报率却是相当的惊人。
王冬雪完全相信,在高考之前,她随随便便就能分到大几百。
周小满预料的一点都不错,半个月之后,许多学校发来了订单。
尤其是外地的学校。
当时来参加交流会,外地的老师就不少。因为预算不高,他们带回去的书也就几十本。真用上了,反响特别好。
因为高考在即,催促发货的电报一封又一封。有些学校为了能第一时间拿到书,甚至一口气打了全款。
第一波印刷的一万册很快就见了底。
周小满不得不再次跑去找陈校长。
学校印刷也是有任务的,临时加单,得排队。
加班加点,总算又印制出来十万册。
当然,以学校的排单任务,自然是不可能全部给周小满他们印刷。
周小满不得不去找外面的印刷厂。
此时印刷厂几乎都是国营单位,自然是不可能卖周小满的面子。还是周六子出面,动用了周家的关系,还算把任务量完成。
印刷好了,还得发货。
周小满开始学校,印刷厂,邮局三个地方跑的日子。
只干了三天,她就吃不消了。
连最能吃苦的王冬雪也叫苦不迭。
周小满大手一挥,决定请人帮忙。
请的人,自然是学校的学生。
勤工俭学嘛,后世非常常见。
学生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重活一世的周小满,也做了一回黄世仁。
人手多了,发货的速度自然就快了。她只要负责点账目,与各个学校联系。
等她把手头的事情理清楚,已经到了四月中旬。
天天已经快满一百天了。
周小满看着一天一个样的小儿子,只觉时间过得快。
这天下午,她难得没有课,又不用到处跑,就在家里整理小孩子的衣服。
孩子长得快,也格外废布料。
好在,他爹这个二道贩子给力,又有梅子那边的关系,她从没有为孩子的衣服发过愁。
唯一发愁的,是穿不下的衣服,应该送给谁。
闲置在家里,实在太浪费了。
余安邦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满床的衣服。
“你这是做什么?”
他随口问了句,低头就要去摸儿子。
周小满把他的手打开,让他先去洗手。
余安邦认命地出去,洗了手才进来。
“你今天怎么也回来的这么早,砖厂那边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