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26章(2 / 2)

花了那么多银子进去,结果都进了别人的口袋,崇德帝的震怒可想而知!

然而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眼下更重要的是抗洪,尽快将堤坝重建,还有安抚受灾百姓的情绪以及各种补救措施。

龚尚书被下了诏狱,工部群龙无首,崇德帝眼神沉了沉:池景玉,朕命令你立刻带人前往云龙堰,尽快将洪水蔓延的势头控制住!

池景玉眸光微闪上前一步:微臣遵旨!

同时,池宴也不可避免被钦点。

池宴,你协助京兆府进行救援,寻找有没有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并及时将这些百姓安置下来。

池宴神色凝重拱手:臣领旨。

就在这时,众目睽睽之下,谢太师上前一步缓声道:陛下,眼下百姓受困于洪灾,老臣也想略尽绵薄之力,自愿倾尽府中半壁家财投入到灾情中,还请陛下准许!

这话一出,众人面色各异,心中掀起一阵波澜。

有人错愕,有人暗恼,也有人敬佩。

御史当即站了出来:太师真乃朝中表率,此等大义着实令人敬佩!

崇德帝深深凝视着谢太师,他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站了出来。

其实谢太师即便不开这个口,他也是有打算逼朝臣出一份力的,毕竟国库实在紧张,此次洪灾还不知要投入多少钱财,总得有人来替他分担。

但谢太师主动提出捐钱,性质又不一样了,这事传了出去,毫无疑问又会为他增添一段美名,赢得天下百姓的感激与赞赏,但这可不是皇帝乐意看到的。

然而眼下这种情况,他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谢太师可想好了?

谢太师微松了眉头,言辞恳切:为陛下分忧解难,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

崇德帝扯了扯唇,语气感慨:太师不愧为国之栋梁,果真叫朕心服口服。

明明是占了便宜,他心里却不痛快极了。

谢太师恭敬垂下了眸,一派君臣和乐的模样。

不少臣子则心里怨怼,好端端的谢太师非要当这个好人做什么?他都掏了银子,那他们焉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更何况,谢太师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手笔,他们要是出的银子少了,那不是受人诟病?

*

沈棠宁打量了眼整整齐齐码在屋内的十个箱笼,语气迟疑:娘,这会不会太多了?

她只是提议,如今灾情严重,他们自家要不要也出一份力,全当是个心意。

哪知婆母一出手就是这么多,委实阔绰。

池母一边清点,抽空回过头来:不多,不多!发生了这样的事,咱们本就该尽一份力,再说了,阿宴如今在朝中当值,切不可落人口实,就当是给你们积福了。

于她而言,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并不是什么难事。

见婆母如此大度,沈棠宁也再不说什么,清点完后就让人抬去了户部,她和池母也跟着走了一趟。

这会儿的雨势已经小了不少,出行相对于来说没那么困难。

沈棠宁掀开车帘望去,见大街上人来人往,百姓面带愁容,但气氛还不算太低沉。

有人修葺被暴雨破坏的房屋,有人清理着门前的积水,邻里间遇到麻烦还会搭把手。

这样的情况已经比上一世好太多。

燕京还算不错了,这要是穷苦的地方,都不知道该有多难过!池母叹息着,眼里不自觉露出怜悯。

比人祸更无情的是天灾,说来就来毫无征兆,当真是半点法子都没有。

听说谢太师带头给咱们捐钱,太师大人果然仁善!

可不是吗?等回头啊,我就去庙里给他老人家点一盏长明灯,保佑他顺遂康健,福寿延绵!

池母也听见了这话,赞同地点点头:你外祖父果然高风亮节,有这么个股肱之臣,是陛下的福气,也是天下人的福气。

沈棠宁唇角轻轻扬起,垂下眼睫安静听着,心里却想陛下这会儿定然不痛快。

按理说,既已惹了陛下忌惮,谢家就该低调才是,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其中也有她的用意。

外祖父在民间声望愈高,陛下越不敢轻易动作,当然,谢家退是要退的,但她要在这之前,讨一道免死金牌。

第309章 气的头疼

马车来到户部,这浩荡阵势已经引来不少人围观。

户部的金部郎中正忙着清点,见着一箱箱白银,堪称两眼放光:五万两!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