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宁洵扔掉手机,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脸,“我感觉幸福的好不真实。”
梁嘉木平时工作很忙,宁洵知道多出来的这一段行程是他从排满的日程表里生生挤出来的,为了提前一天见到自己,他不知道要加几天班。
就只为了多陪自己一天。
想到这儿,宁洵忽然觉得很踏实。
对他来说,十年前的梁嘉木是一座巍峨高山,而自己只是短暂经过这片土地的一粒尘土。
他被命运的风裹挟着落到此处,却不知何时又会被吹向其他地方。
所以他们的每一次见面,宁洵都格外珍惜,以至于分开后也绞尽脑汁去想下次再见要以什么理由。
而现在,他不再是漂泊的尘埃,而是一棵树,一棵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的树,因为有大地的滋养而生出嫩芽和枝叶。或许他又是一场雨,一场落在这座山上的雨,甫一落下就渗进了大地,和肥沃的土壤融为一体。
第70章
宁洵把手机放下时,梁嘉木看到了他床上的剧本和笔,就问:“今晚还有工作?”
“哦,没有了,”宁洵把剧本拿起来翻了翻,“就是想再熟悉一遍,明天剧本围读,我有点儿紧张。”
毕竟《不见长安》和他以前拍过的电影都不一样,它题材新颖,是少有的将古装、历史和奇幻三种题材合而为一的片子。其中很多情节大开大合却又具有厚重的史诗感,对演员的要求很高,演技既不能太过浮夸也不能过于平淡。
梁嘉木推开书房的门,坐在办公桌前,把手机放到桌子上,自己也打开了笔电,“好,你看吧,正好我也有个会要开。”
最近这几年,兴木公司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致力于“品牌出海、非遗出海”这一目标,开发了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并且和海外集团合作,推动这些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短短三年,兴木这一品牌就赢得了不少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知道梁嘉木经常在这个时间开国际会议,宁洵就没再打扰他,翻身下床坐到沙发上开始看剧本。
因为剧本比较长,董跃要求赶进度,所以一天下来大家除了吃饭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
上午讨论时编剧魏舒修改了剧本的几处细节,孙扬名又指出了宁洵的一些问题,宁洵就想趁热打铁,趁午休时间再练习几遍。
其他人都去吃饭了,宁洵本来打算随便啃个面包解决午饭,没想到几分钟后,外面就响起了敲门声。
“洵哥,你在吗?”
是赵桐的声音。
宁洵:“嗯,进吧。”
赵桐推门走进来,手上还拎着一个保温桶。
宁洵看出她是来给自己送饭的,难免有些无奈,“我真不饿,吃个面包就行。”
赵桐有理有据的反驳:“你不吃饭,晚上又胃疼。”
宁洵工作的时候总是忘了吃饭,时常是手边有什么就随便对付一口,饿到胃疼就用温水沏一杯胃药,长此以往,他的胃病就总是反反复复不见好。
之前有梁嘉木在身边监督,他才勉强把这个坏毛病改掉一点,这回来了浙江,天高皇帝远,这人就又放飞自我了。
宁洵听完赵桐的话,没忍住笑起来,故意卖了个关子:“小桐,知道你现在说话像谁吗?”
赵桐愣了一瞬,“谁啊?”
“梁嘉木。”
宁洵说着,从椅子上站起来,接过她手里的保温桶,问:“他让你送的?”
赵桐点点头。
“你竟然跟他告状,到底和谁一伙的啊。”宁洵颇为不满的吐槽她,但嘴角却始终没有放下过,一边笑着一边利索地把筷子拿了过来,准备吃饭。
“我可没告状,”赵桐帮他拧开保温桶的盖子,把菜、饭、汤都一一摆好,“是梁总猜到的。”
宁洵笑着睨了她一眼,不再和她争辩,坐下来喝汤。
赵桐坐到他旁边,笑着打趣他:“洵哥,以前我和琳姐不是没给你送过饭,怎么没见你赏脸吃一口呢,还是梁总的威力大。“
宁洵略显尴尬的咳了一声,嘴硬道:“你别把我说的跟妻管严似的成吗?我这是……怕你完不成任务没法交差。”
“原来洵哥是为我着想啊,”赵桐摆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是我狭隘了。”
宁洵得了便宜还卖乖:“知道就好。”
下午围读时,孙扬名又提出不少问题,甚至因为陆希衡和其他两个演员表现不好而发了火。
孙扬名对整个剧组的要求都很高,这一点宁洵早有耳闻。其实不只是他,大多数有才华的导演都自视甚高,在拍摄时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怪癖,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宁洵并不觉得有什么。
来浙江之前,宁洵和孙扬名、董跃见过两次面,通过一次电话,他一直以为两人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但这次剧本围读,孙扬名却表现的对董跃颇为不满,他提出一些拍摄要求时,董跃也总会以资金不足、场地受限等等作为借口反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