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枝摇头道:“今日开始,除了从前嘉王府的人,或是刘大夫,其他人给的东西都不要吃,也不要拿,平日里小事无妨,要是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去唤生人,熏香、香囊这些也要小心留意,记住了吗?”
赵弘一向聪明,只过了几息就反应过来,问道:“阿姐,是不是李太妃……”
赵明枝不置可否,又道:“再过几日,杨中丞、孙平章、吕参政他们晚间都会过来值夜,有什么事不对劲的,当时就要着人通知他们……”
她话还没说完,赵弘已经露出了十分警觉的表情,皱着眉道:“阿姐,你说这些做什么?你要去哪里?”
赵明枝并不瞒着他,而是把徐州被围之事,另有自己欲从京兆府、庆阳等处调兵,却被两府官员合力制止的情况和盘托出,又说了早间听来的裴雍行事同西北情状。
屋内早放了一张舆图,她将布帛摊开,指着图上江湖州县细细解释,最后问道:“弘儿,若是交给你,你会如何做选?”
赵弘听得半懂不懂,但很快就把其中的道理搞明白了,想也不想地道:“当然是从京兆府调兵。”
他抿着嘴唇,脸颊瘦得没有什么肉,又板着一张脸,如同个小大人:“自从我当了这个劳什子皇帝,就一直在逃,先前在祥符县,饭还没吃一口,说是狄人来了,就叫我赶紧跑,后来到徐州,再到颍州,王署前一日还说给我晾衣服,隔一天衣服还没干,就又要逃了。”
“难道这回再往南迁了都,贼人就不追了?南边又没有刀山火海,就算有,怎么知道不会烧我们?”
“既然这样,还不如从京兆府调兵呢,万一真能把狄人撵走,这个皇帝给他做了便是。”
又问:“可是那个裴将军肯不肯帮我们的?我什么好处都给不了,银钱也没有,按杨中丞说的,只能许官,可他的官好像已经很大了。”
赵明枝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道:“所以……我想去问问他。”
第12章 抢话
赵弘的反应意外地激烈。
等弄清楚赵明枝所谓的“我想去问问他”,指的不是写书信,也不是下诏询问,而是亲身前往之后,这位年幼的帝王几乎是立刻就变了脸色。
“前次那个官,北面回来,要我写降书那个,不是说过沿途都是狄人吗??”他攥紧了小小的拳头,“为什么阿姐要自己去?别人去不成吗?要是路上被贼子抓走了怎么办?”
赵明枝耐心地同他解释。
“杨中丞他们说的没有错,要是京兆府真的同北面私下有所往来,此次狄人南下也有他们推波助澜,那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彼处调兵,可若是其人、其地并无反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大德无亏,小节之处,我们便不要多做追究,仍旧……”
“我听不懂。”赵弘闷闷地道,“我想别人去,我不想阿姐去。”
“朝中那么多大臣,他们不是出口成章,通晓经义诗文吗?喊我逃跑的时候都能找出好多典故,说我跑是对的,不跑才是错的。”他难得地闹起了脾气,“又有那么多武将,个个夸自己是忠义之辈,愿意为我肝脑涂地。这种时候,难道一个都用不上吗?那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发俸禄,还要听他们的‘劝诫’?”
赵明枝顿了顿,轻声道:“因为他们都不姓赵。”
赵弘抬头,竟是有些错愕的模样。
赵明枝低声道:“从来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同从前在家时一样,街角的大娘卖糖人,卖给咱们也是卖,卖给旁的人一样是卖,官人也是人,又有什么不同?若是大厦将倾,诸人各寻出路,哪里又有错呢?”
赵弘聪慧,立时找到了反驳的点,道:“可是从前先生说过,天子乃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赵明枝道:“太上皇在时,士大夫与他共天下,此时你在,士大夫与你共天下,将来……”
赵弘喃喃道:“将来……与狄人共天下……”
“降臣不过换主而已,进得利,退得名,此乃人性,并不为过,况且若非太上皇……大晋又何至于此?真正论起来,他们也同是受累者。”
“然而降君……自古有几个好下场?”
赵明枝把自家浅薄见识同弟弟说了,又道:“旁人去京兆,要论那裴雍道德人品,要论西军派系归属,要讲究朝中势力权衡,还要顾及文武此消彼长,另要考虑太上皇生死,乃至于北迁的大臣宗室,但我去,只用想如何能调动西军,将徐州救下……”
又道:“旁人说话,京兆府如何敢信?且不说此刻两府中无一能走开,人人身负要务,便是有能走开的,一旦起了言语冲突,被拘了杀了——那一处可是有过杀转运使的前车之鉴,届时蔡州远隔千里,你我又如何判断是非?”
倒不如她去最为合适。
毕竟是当今天子长姐,既显示了朝廷的器重与信任,又不至于叫他们过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