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其实便似先前吕贤章所言,裴雍送回奏报中除却汇报军情——自是不尽如人意——便是请京中莫要担忧,好生稳定人心的。
可前线不宁,后头又如何好安抚稳定一城百姓?又怎能不担忧?
而再看那折子遣词用句,明明吃了大大小小许多败仗,然则当中并无多少紧急慌张意思,便是催讨援军补给,也是狮子大张口,与从前商定颇有出入。
唯有最后提及安抚百姓时候,一二三四五六七,列了许多点,详而细之,郑而重之,甚至认真列出需要准备多少粮秣辎重以便守城,其中数字并非随口乱点。
当日裴雍还在城中时候便协同京都府衙行过抄剳之事,点数统计城中人口户数,此刻一一对来,还把出城人数剔除出去,使得这奏章看着切实得可怕。
如若说奏禀军情,讨要援助占了那文书中十之二三的话,后头关于京中防守之事,就占了十之七八。
只看篇幅、文辞,如若不障目于胜败之事,人人都能辨出重点为何。
先前与众人研读时多半只顾担忧战局,此时独自来看,赵明枝却是不免另有所思,只是一时没有什么佐证,也不愿说出使得人心浮动。
既是有了想法,她便把相应人叫来,逐个确认城中备战情况,果然虽是稍有欠缺,但绝大部分辎重于当日裴雍在时便已做好了准备,纵然后续做了腾挪,总体还是不算难看。
当日忙到半夜,赵明枝才要睡下,赶着落锁时分,外廷竟是差人来叩问宫门,信一送到,不出意外,乃是京中先前遣出用作半路拦阻的守军拼命逃回,并送来汇报——狄人前锋率队而来,已于我方交锋,双方大战一场,我方连溃带败,全不成队形,连主将旗帜都早早落倒,最后只有少数兵丁得以逃生。
得了消息,赵明枝自是不能再睡,连忙将人宣召入宫细问情况,只前来送信的人几乎一问三不知,除却晓得我方大败,甚至连狄兵数目都不能估算,只能猜出一个大概人数,约计两千精锐兵马。
赵明枝怒极反笑,却也不能拿个送信人来出气,只是见得殿中诸位武将并吕贤章诸人吵闹不休,竟还在争这两千兵马是真是假,是虚是实时候,再不愿忍耐,只将手中厚厚奏章重重拍在桌案上。
众臣本来争执,听得动静,一时停住,转头来看。
赵明枝懒得多做理会,径直起身,伸手一一指点几名眼熟军官,叫了诸人名字,又点东南西北四处城门,逐个对应,最后对着吕贤章道:“参政总领守城之事,其余便按此施行,要是狄兵果然攻城,哪一处攻城,诸位将军也不必提头来见,自将头颅送上便是。”
她说完这话,又补了一句,语气更为平淡:“如若四城皆破,也不用什么助援,我只拿自己头颅来搭送。”
第203章 鹅车
语毕,她也不等众人反应,还记得行了一礼,方才自行走了。
而殿中人面面相觑,本来那许多争论只为后头守城分工做铺垫,谁能想全不能得用,就被赵明枝这般独断安排,偏偏碍于对方身份,连讨价还价余地也无,只好纷纷去看站在前方的吕贤章。
后者并没有半点帮着出头意思,反而转身看向众人,道:“殿下既然已经分派妥当,还有什么好争的?”
已是到了这个份上,随时要将性命搭上,诸人说话时自然少了从前进退。
“又不需要参政亲上前线,殿下也只……”一人说到此处,忽然一顿,将这话带过,接回先前半句,“自是不晓得守城难处,南门前两次都被狄人砸了稀碎,虽是近日有所休整,也不能禁得起大用,若是狄兵大军自南面主攻……”
此人开了口,旁人也急忙跟上。
“岂又只有南门难守?你既是这般不满,不如与我换做北门来守?”
另有人也道:“不如与我换东门?南边有殿下同裴节度亲去修造,后头这些日子紧赶慢赶调用匠人,多少还能顶用几分,东门哪一处没被狄人拿炮轰过,却无人正经来修,又是狄兵来向……”
“东面好歹对出地形不便进军,北门连个土坡都无,不过多绕几分路而已,一旦狄兵自北……”
诸人虽不能抗命,却是各有抱怨。
尤其城中兵力本来不足,众人只定了所守城门,但哪里城坚墙固,哪里壕宽水深,哪里对着大路,哪里所对道路又易守难攻,全不相同。
此外,兵力分配又是个问题,谁都觉得自家所守城门难度更大,当领更多守兵,于是又围着吕贤章讨要说法。
后者既难辨别,几乎使尽浑身解数,才把这一干人等安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