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珠柔 > 第22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21章(2 / 2)

他顿一顿,又道:“至于那裴雍,本来年轻,资历又尚浅,今次能得晋身枢密院,已是看在其人功劳卓异份上,特意拔擢,否则以他从前行事,今次实乃戴罪立功,不追过去罪行便已是陛下万分宽容了。”

说完裴雍,他又提及几名西军将领去向,按着两府安排,虽都有升职,却是东南西北,任在各方:“京兆府本为朝廷心腹之患,往日难做插手,毕竟君王率土,岂能自成一派?既然况且官员本有任满迁转惯例,一防官吏上下勾结,难道旁人尽皆遵守,京兆府上下便不能了?”

张异所言,乍然一听,好似甚是有理。

官员迁任本是制度,要是扎根一地太久,极易尾大不掉。

京兆府中官员任免从来自专,朝廷难以插手,也因如此,转运副使钱纲被杀一事后,因难以追究其中真正缘故,也无力惩罚,最后只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如今枢密院要借由北面大胜将裴雍调入京城,又调任西军将领,以此打散京兆府一脉,其实也是应有之举。

赵弘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听得张异如是说,不禁低头思索,只是总觉得其中有些不对。

张异一时又道:“若说简薄,金银赏赐之外,还特为那厉衍加爵、晋阶,又将此人调入京中——如此高升,难道还不能满意。”

“如若西军复回西北,又挟有大功,今后朝中如何去管?那裴雍本就权高势重,又据有地利,如若不早做筹谋,日后怎生得了?”

张异若说其他倒还罢了,可他一提到厉衍,赵弘便察觉出其中差异来,翻开手边一本书册其中一页,仔细核对两遍,复才皱眉道:“崇宁三年时候,张卿也在枢密院么?”

张异愣了一下,点头应是。

“阎得景开边河湟,两府可不是这么赏赐的——那时候金银之外,赐给阎得景田地,另加爵位,家中父母妻子各有赏赐,连三个孙儿都给了荫补,至于追封祖先更不必提,其人也得入枢密院中,直任枢密使……”

眼看赵弘竟是翻起了旧账,还翻得如此娴熟,不独张异,便是殿中其余臣子都颇有些不适起来。

张异道:“殿下所说不假,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崇宁三年时候江南丰收,也不曾有岁币之说,而河湟新得沃土无数……”

他连着数了阎得景几重功劳,最后又道:“况且阎相公三任三地,外放一方,再回京城入两府,不管资历、能力,都足能胜任,两者自不可同日而语。”

“另有一桩,那裴雍、厉衍二人皆无父母兄弟在,也无家室子女……”

他说到此处,不知想到什么,忽的顿了顿,过了一息,才又道:“便是欲要加封也不能——不过追封其二人父母,倒是并非不可。”

事事反驳,未免过分明显,这等惠而不费的事情,张异自然愿意顺水推舟。

赵弘看了看殿中众人反应。

人一旦生出成见,就很难更改。

他本就对张异方才所说就抱有十分狐疑,眼下听他如此分辨,那狐疑便转为十二分的不信,当即问道:“就因为他二人父母兄弟不在,也无家室,其余东西就能尽皆不赏?”

不等人回话,他便又翻着手中宗卷示例,其中既有本朝,也有前朝,其中不乏同样情况的,但彼时所得赏赐与今次京兆府相比的,当真差异太大。

赵弘一一举例,殿中人人安静,半晌,倒是杨廷率先站了出来,慢声道:“陛下,抗敌复土,裴雍自是难得功劳,但京兆府素来自成一体,不从朝廷号令也是事实,如若不稍加惩治,只一味封赏,朝中秩序何在?眼下交趾、河湟藩部俱有蠢蠢欲动之势,蜀地也多次生乱,另有广南东西二路,荆湖两路也有流民同乱匪举事,未尝安宁片刻,一旦为人看在眼里,有样学样,各地各为割据……”

他声音甚是郑重:“眼下正当艰难之时,不是不能重赏,而是不好重赏,殿下向来厚待臣下,世人皆知,况且雷霆雨露,全为君恩,岂能由为臣者挑剔?那裴雍从前所行多有罪错,陛下不做追究已是宽宏大量,此人但凡还有丝毫忠义之心,便当感怀君恩,若是心怀不轨,哪怕施恩再重,也一般无用。”

有了杨廷助阵,张异精神更为振奋,肃容道:“臣附议!况且我朝连年战事,百姓流离,庄稼不时,正当借机休养生息,可一旦重赏,叫武将误以为尚武是朝中风向,为立军功不惜妄开边衅,或擅挑民意,如此风气,朝廷如何承受?难道应当?”

他稍停一息,又道:“便似杨中丞所言,那裴雍要是还有忠义之心,便不当为眼前浮利所动,应要体会君心才是。”

难得两府一文一武最为权重二人一搭一唱起了基调,其余人如何会做半点异调,自然无不附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