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47章(1 / 2)

裘智本来对二人也十分不舍,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涌起一阵酸楚,喉头发紧,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潘文子原先还能强颜欢笑,如今被男友的情绪感染,也低下头,沉默不语,屋内一时寂静无声。

就在这时,王家的门子匆匆进来禀告:“少爷,王景隆王大人到了。”

王仲先听闻同僚前来送行,勉强打起精神,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出门外迎接。

不过多时,只见王仲先与一位锦衣公子并肩走进大厅。

裘智抬眼打量来人,只见他约莫二十出头,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度文质彬彬,举手投带着几分风流贵气。只是他双眉微蹙,脸上带着些许愁容,似有无尽心事。

王景隆本就自视甚高,又身为新科进士,见裘智衣着虽富贵,却只是普通书生打扮,并非官身,因此不与他见礼,只同潘文子寒暄。

王仲先没想到自己的朋友一上来就给裘智下马威,不免有些尴尬,便低声向裘智介绍道:“他叫王景隆,表字顺卿,殿试二甲第八名,现在刑部观政,期满后会留京做官。”

裘智闻言点了下头,问道:“他家做什么的?”

虽然二甲留京,三甲外放是开国太祖留下来的章程,不过卫朝立国三百余年,文风鼎盛,不再是刚建国时人才凋零的局面。朝廷不缺官员,若家中没有背景,二甲进士也很难留京。

王仲先压低声音,在裘智耳边说道:“他爹曾是礼部尚书。”

裘智听到“礼部尚书”四字,心中一惊,以为王景隆是詹沛的儿子,只是父子不同姓而已,吓得连忙求证:“不会是詹沛吧?”

裘智知道自己和詹家有仇,王景隆本就心高气傲,都不正眼看自己,再发现自己为搞死他爹出了份力,估计当场就得动起手来。

王仲先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你平时挺机灵的,怎么这会儿犯傻了?詹沛被判了斩立决,子孙五代禁止科举,他怎么可能是詹沛的儿子?”

裘智这才长舒一口气,脑子也清醒了不少。他转念一想,詹沛的幼子詹明蔼年纪比王景隆大上一些,王景隆自然不可能是詹家的人了。

王仲先又补充道:“他爹叫王琼,因办事不力,被罢官贬黜,回了金陵老家。”

裘智恍然大悟,原来是前礼部尚书的儿子。虽然老爹丢了官,但毕竟曾经身居高位,家中多少还有些人脉,为儿子安排留京并不困难。

他心中对王景隆的傲气颇为不满,小声同王仲先吐槽:“礼部尚书这官可真不好干啊,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不过我相信,我家那口子,肯定能全身而退。”

王仲先本来和裘智说了两句话,心情稍微松快了些,却听他三句不离朱永贤,明晃晃地秀恩爱,心中不禁又有些气闷,瞪了他一眼,并不搭话。

王景隆与王仲先同在刑部观政,这一科进士分到刑部的约有十人,其中只有他们二人是南方人,又恰巧同姓,因此来往密切,关系日渐熟稔。

潘文子与王仲先同住一处,王景隆知道潘文子是二甲头名,名次比自己高出许多,心中不免带着几分讨好之意,主动与他交往。

王景隆万分惋惜道:“潘兄是二甲第一,理应留在翰林院,如今去了广西偏远之地,还不知何日才能回京。”

这年代做官,人脉关系至关重要。王景隆与二人是同年,有着天然的纽带。潘文子性格圆滑,才华横溢,若是留在京中,定能互相倚仗。

潘文子一心只想跟随王仲先,对于是否留京并不在意。他微微一笑,淡然道:“都是替朝廷办事,去哪不一样。”

王景隆却义正言辞道:“潘兄有大才,若是留在京中,定能施展才华,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潘文子这几个月在大理寺观政,处理了不少案件,早已感到心力交瘁。想到裘智破案如砍瓜切菜般轻松,而自己却在对方面前被夸赞,不免有些班门弄斧之感,脸上顿时泛起红晕,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王景隆不知潘文子心中所想,见他脸色羞红,忽然记起他与王仲先的关系。王景隆并不歧视同性恋,反而钦佩潘文子的洒脱与忠贞。现在见潘文子神色有异,以为自己无意中戳到了他的痛处,不免讪讪一笑。

潘文子羞涩地低下头,轻声道:“我资质平平,实在难当大任。”说着,他将裘智拉到身边,夸赞道:“他比我厉害多了,十几岁就中了举,只是身体不好,今年才没下场。”

王景隆闻言,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裘智来了。他本以为对方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最多考上了秀才,没想到对方年纪轻轻就已中举,心中顿时高看了他一眼。

裘智清楚自己的斤两,脸上微微发烫。这举人的功名,纯粹是大舅子放水的结果。若不是朱永鸿看在弟弟的面子上,自己这辈子恐怕连举人的边都摸不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