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948的奋斗人生 第148节</h1>
方大海有些担心,别是遇上了什么黑心资本家吧!这时候因为国家刚刚建立,国营厂还没大规模开启,公私合营也还没展开,这市面上投机取巧的那真是不乏其人。甚至还有借着政府的名头,忽悠人的拐子呢。
想到这些,方大海简直都有些坐不住了,琢磨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准备和陆长鸣说一声,请个一两小时的假去看看。
第134章 有缘故……
于大庆14岁就进厂了?
方大海将这事儿一说,陆长鸣就皱起了眉头上了心。
“1938年就有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不管是底薪、工时,还是用工年龄,都做了详细的规定,16岁以下的更是不被允许参与高负担高危险的工作。可实际上呢?我们都知道,童工问题,一直都没有消失。这不仅是资本家的贪婪造成的,也有战争的因素。”
这话方大海理解,战争消耗了打量的壮劳力,也早就了太多的孤儿。为了活下去,哪怕明知道有法律规定,资本家也好,想要做工的孩子也罢,都选择了无视。呵呵,这好像也能算是一种双向奔赴吧!
比如他自己,不就15岁进了公安局?当时可是将很多人都羡慕的不行呢,甚至还有不少传言,说什么开后门之类的,从这看,立法归立法,社会层面上对这事儿真没什么抵触的意思。
而之所以这会儿说起于大庆进厂他和陆长鸣会反应这么敏感,那也只是以为那孩子连着15都不到,还因为从小吃不饱穿不暖,身材瘦弱矮小,看着和中等人家12岁的孩子都差了些,才会这么担心和着急。
“你先去看看吧,如果不是什么黑心作坊,压迫太甚的地方,于大庆他们这情况,能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未必是坏事儿。”
“哎,那我这就去?”
“行,去过了就直接回家,下午不算你请假。”
哎呦,领导可真贴心,他为啥特意来说一声?为的不就是这个嘛。
铁道边,曾经破烂的各种窝棚,已经变成了整齐的小院,铁路沿线的位置,也加上了一排的铁丝网,让铁路边住着的人家安全有了更多的保障。虽然这会导致捡煤核变得麻烦,需要多走不少的路,可住在这里的人不管老少,却都十分的高兴。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就能少些意外了。”
于大庆的小院子里,已经在纺织厂上班的小雀难得自家,帮院子里的小子们清洗着衣裳和被褥,看到方大海进来,问起那些铁丝网,脸上淡淡的,但说出的话却让方大海都忍不住酸的很。
“这些年,因为跑的不及时,被路过的火车卷到车轮子下头的人不知道多少。有时候早上起来,就能看到一滩血,半截子尸体。如今有了这个,最起码想半夜穿铁道的,扒火车的,都不会从这里走了,住着的人睡着也能安生些。”
半夜?穿铁道的?这基本不是什么好人,十有八/九是犯了事儿,想趁爷逃跑的。至于扒火车的……小偷小摸,江洋大盗都不好说。所以以前这帮子人住的到底都是什么环境啊,真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危险边缘横跳。
嗯?或许不只是这样,若只是这样,那小雀这会儿应该很高兴才是,这表情……这死的人里头,只怕还有别的吧,还是和这里的孩子有关的那种。
方大海心里怀疑着,不过看小雀的样有些不对,他就很识趣的没有问出口,只是往外探头看了看,将话题转移到了于大庆身上。
“听说大庆上工了?是哪个厂子啊?他这岁数的都要?”
这个小雀还真知道,而且还知道的很详细,
“什么厂子啊,那是对外说的好听罢了,其实就是街口那边新开了个蜂窝煤的作坊,总计也就两个小院的大小,连个正经的机器都没有,还厂子。不过那东家估计是有点煤矿上的门路,虽然门脸小,生意也不大,可买回来的煤是真不错,做起蜂窝煤来,比我们以往做的,能多掺小半份的土,这么一算,那挣得虽然是辛苦钱,却绝对不算少。”
煤矿?这地方好像政府已经接手了吧。这样还能有门路,这开作坊的……回去后还是要查查,别一个不小心又逮住了一只蛀虫。
“这地方离着这里倒是不远,就是不知道活儿重不重。大庆虽然年岁不小了,可这身子……活儿太重可伤身体。”
方大海的关心小雀如何不知道,都是常来常往的自己人,也没必要说什么虚话,所以他这一问,小雀就抱怨上了。
“怎么可能不重,不管是拌煤粉,还是其他什么,都要一把力气的,只是……外头他们这样的孩子能寻的活儿太少了。不干这个又能干什么呢?总得先顾着吃饭不是。”
这话是没错,可他们?合着还不是于大庆一个?好嘛,这家作坊,到底是收了多少童工啊!该不是让他猜对了?这就是个黑心的?
“东家看咱们这边的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做这个,就索性将10岁以上的都请了去,也不算正式工,就是按天给算钱罢了。”
虽说不是正式工,可这样的岁数,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小雀其实心里还是很替这些弟弟们高兴的。枣娃如今也9岁了,等着今年过了年,对外也能说是十岁,到时候应该也能去,这么一来他们姐弟两个那真的是不用愁活不下去了。
小雀这里欢喜的溢于言表,方大海那边心里的叹息却越发的重了。
10岁以上的都去了吗?这边新建的一条街小院里,10岁以上的孩子可有七八个呢,这么一算,那作坊怕是一个成年人都没用啊,还都是按天算钱?那工钱想来也不会高到哪儿去。这不是剥削是什么?不是压榨童工是什么?
他有心想将这事儿说个明白,可一看小雀那高兴地样,嘴边的话又吞了下去,甚至反过来对回去后举报那作坊都带上了几分迟疑。
他这要是举报了,让这作坊黄了,那这些孩子的工作……哎,难怪他告诉陆长鸣的时候,那家伙那么发愁呢,真是轻不得重不得,太难了。
方大海的纠结暂时没有答案,不过于大庆几个去做工的孩子这会儿却到了下班的时间。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踏入自家小院的大门,于大庆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院子里的方大海,惊喜的欢呼了一声:
“大海哥?你怎么来了?”
“怎么,我不能来?”
“怎么可能,我是说,你最近不是挺忙的吗?我前几天见到大江,他说你忙的连晚饭都有好些天没在家吃了。”
“前几天是忙,不过这会儿该忙的都忙完了。我听李大强说你上工了,所以来看看。怎么样,这活儿还行不?”
不管后头做什么决定,他觉得最先该问的是这些孩子自己的工作感受,如果他们自己觉得好,那……哎,到时候回去问问陆长鸣,能不能将这作坊搞成国营的,若是能那样,这些孩子也算是多个保障。
方大海心里的嘀咕于大庆不知道,他这会儿更欣喜于方大海听到消息就来关心他这份心意。
“还行吧,一天只要干完了东家要的数,就能挣5角,大海哥,我如今也是一个月能挣15块的人了,比那些厂子里的正式工都不差呢。”
一天5角?这个工钱听着是不错,可这不是还有前提嘛,东家规定的数量,这数量是多少?是按照成人的体力计算出来的,还是孩子的体力计算的?若是成人的,那于大庆几个要达到这个标准该付出多少的辛劳?若是没法子完成,那这钱又该被克扣成什么样?
“完不成?我们那有三个档次,从1角,3角,到5角,全看你做了多少。”
听着档次似乎划分的还成,可这做多少……
“你说你能挣5角,那是做多少个小时?中间有休息吗?做多少量才算是达到了标准?”